泰州市姜堰区做好高标准农田建管“后半篇文章”
时间:2024-12-06 16:15 来源:泰州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默认

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建管并重、注重源头预防、健全管护机制,形成高标准农田建、管、护“一盘棋”格局。截至目前,全区永久基本农田中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4.12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96.26%,高标准农田建成率全市第一。

围绕“机制优化”,集聚管护合力。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农田建设管护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管护工作现场推进会,及时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工作,对2019年以来建设的37个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灌排沟渠、道路、泵站等方面问题均已落实闭环整改措施。完善动态管控机制。组建镇村两级管护队伍480余人,出台《姜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管护实施细则》,严格高标准农田占用审批,对非农建设项目确需占用高标准农田的,及时报批补建方案,规范开展建设,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今年来,该区共申报获批补建项目20个,补建面积1150余亩。

围绕“资金筹措”,落实管护经费。安排专项经费。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在市级安排高标准农田管护资金的基础上,区级管护资金按照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每亩3元的标准进行配套,高标准农田建设结余资金全部用于管护,印发《姜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护资金使用细则》,有效满足管护需要。注重镇村自筹。引导镇村加大管护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将项目区溢出面积流转收益、土地流转管理收益及社会捐助资金等用于高标准农田管护工作,每年筹集资金150万元左右,着重解决灌排沟渠跑冒滴漏、淤塞等问题,确保项目工程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围绕“探索新路”,创新管护模式。激发自管活力。秉持“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充分发挥农业节水奖励、节约电费支出的激励作用,将田间灌排设施日常运行、质量巡查、维修保养(大修、新拆改建除外)等工作交由种田大户负责,减轻镇村管护压力。创新管护模式。引入专业商业保险机构监管服务力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先行先试、逐步推广”的原则,开展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灾害损失+管护服务”一体化风险保障服务,进一步增强高标准农田工程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目前此模式已在该区顾高镇稳步组织实施,通过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为下一步面上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