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锚定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标 2025年三级医院将达27家
时间:2024-11-22 11:29 来源:徐州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默认

2024年11月21日上午,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淮海经济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情况与卫生健康工作情况。

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面,徐州市有着明确的规划:到2025年,区域健康样板将初步建成,届时三级医院将达到27家、三级甲等医院超过15家,高水平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家、专科类省级区域医疗中心4个。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分别达到10个、120个左右,“大健康”理念基本形成,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全面下降,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各项健康指标超过省定指标。到2030年,医疗卫生发展水平要名列省内前茅,三级甲等医院达18家,重点专科与科研成果数量质量“双提升”,建成国家级中医区域诊疗中心1个、省级研究型医院2家、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2个,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级进一步提高。至2035年,医疗卫生发展水平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前列,三甲医院实现县域全覆盖,基本建成高水平临床专科群。

为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徐州市开展了多方面工作。

在推进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方面,全力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徐州抓住国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的机遇,以聚焦高质量发展和增强区域辐射能力为目标,推动品牌、技术、管理“三个平移”,促进肝病、感染性疾病、艾滋病等重点学科诊疗体系与北京地坛医院同质化发展,提升淮海经济区传染病综合医疗服务能力,目前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已正式揭牌运行。同时着力推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挥区域辐射引领作用,整体提升区域内相关专科医疗、教学、科研及疾病预防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群众高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并且明确支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配套政策清单,推动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均衡。

实施医疗高原登峰行动方面,徐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行动方案》,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强化医保政策支撑、完善医防协同机制和促进医教研产融合发展为着力点,推动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加快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徐医附院入选全省首批高水平重点建设医院为契机,带动徐州市医疗资源布局优化,深入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略,提升综合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医学人才层次、医院管理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统筹推进徐州全市医院服务质量提升,推进徐州市口腔医院、徐州市康复医院创建三甲医院,打造“高精尖”专科医院梯队,推动优质资源扩容。

在提升临床重点专科能力方面,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市级层面,围绕高水平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果,结合异地就医流出排名靠前的病种情况,整体谋划,重点扶持心内科、心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肿瘤科、儿科、康复医学科等,提升核心专科、夯实支撑专科、打造优势专科;县级层面,围绕县域转出病人病种、实现县域危重病人兜底目标,完善分级诊疗体系,重点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推动“五大中心”建设县级全覆盖,提高县域急救急诊能力,打造市县分层、特色分明、竞争有序的专科差异化发展格局。并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新一轮加强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的意见,继续贯彻落实卫生领军人才、彭城英才培养项目,实施临床技术骨干研修计划,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有明确目标,为打造重点专科学科提供人才保障。

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方面,徐州市实施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行动,建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市、县级中医院全面开展“一经典、两中心、三个全科化”建设,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优势,到2025年要实现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健全、服务功能更完善、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水平显著增强、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等目标。

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继续践行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高水平打造淮海经济区区域医疗中心,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医药卫生综合改革,培育名医名科名院,创新组建跨省域医学专科联盟,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