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发布信息,介绍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扬州模式”。
据介绍,扬州市已连续12年,共计投入市级财政资金1.4亿元开展“菜篮子”蔬菜基地建设,市区建成基地1.5万亩,形成环主城区南有沙头、东有吴桥小纪、北有槐泗的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生态良好、设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本格局。该市始终把“菜篮子”工程作为重要民生实事项目,研究制定了《扬州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评价实施方案及细则》,将20项指标55个任务逐条分解,建立对县(市、区)“菜篮子”工作考核评价制度。
“十四五”以来,该市市县财政累计投入3亿元用于“菜篮子”生产,实现肉蛋奶、鱼虾蟹、菜果菌品种全覆盖。开展地方蔬菜良种保护,支持本地特色蔬菜生产,提高自给能力。积极应对生猪市场波动养殖亏损的影响,率先建立生猪产能调控机制,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规模猪场恢复产能,生猪出栏量达110万头。推广蛋鸡层叠式笼养、水禽节水养殖等新技术新模式,禽蛋年产量7.71万吨。大力推进扬大康源乳业等10家规模奶牛场建设,每年可生产优质生鲜乳2.22万吨。充分发挥国家级水产良种繁育场和国家长江系家鱼原种场优势,大力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年产量超41万吨。
此外,该市还涌现出宝应荷藕、高邮大虾等优势产区,其中宝应荷藕出口量占全国荷藕总出口量的70%,拥有全国唯一以荷藕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产业园,高邮大虾作为全国最大的罗氏沼虾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拥有全省唯一以虾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该市还打造了预制菜“扬州标准”,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全力打造水生蔬菜、名优茶果、规模畜禽、特色水产4条市级重点产业链。该市每年推动一批农贸市场标准建设和升级改造,保障“菜篮子”产品高效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