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市淮阴区作为全市“三级先导”工程建设主力军,抢抓机遇、积极作为,以总投资13亿元的5大类、42项先导区建设项目库为抓手,全力推动四个“先行先成”,以“三级先导”工程建设引领城乡融合发展。
聚焦城乡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先行先成。围绕“环线通达、水系贯通、农田成方”的总体目标,科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城乡同质同标。一是完善交通体系。全面推进330省道、308县道建设,年内完成青年路两侧景观提升延伸工程,启动淮阴港区南陈集作业区工程建设,提升先导区域内部通行条件。二是加快水系连通。以水美乡村建设、临湖灌区改造为抓手,实施水系连通筑景工程,接续推进洪泽湖滞洪区及退圩还湖工程,实现河湖生态功能和水环境显著改善。三是突出节点打造。一体推进启动区“一环一带”整体面貌提升,在“一环”沿线打造不少于3个千亩连片田块,在“一带”青年路沿线塑造大美田园景观,建设最美乡村道路。
聚焦城乡服务融合,在空间布局优化上先行先成。实施先导区国土空间全域整治,重塑“三生”空间,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生活”空间上塑品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鼓励引导群众向城区镇区、规划保留村庄集聚,完成启动区“一环一带”980户农户搬迁工作。加快实施南陈集镇镇孙庄、合心等村庄提升改造。二是“生产”空间上提效能。因地制宜布局产业功能区,压茬推进运南三镇国土空间全域整治方案报审、启动实施等各项工作,各镇储备不少于200亩相对集中连片的集体建设用地,保障产业植入、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三是“生态”空间上美形象。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一体推进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收处等重点任务,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聚焦乡村能级提升,在产业提质增效上先行先成。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推动先导区产业多元化发展。一是以项目引建带动“点”上出彩。重点招引体验式农文旅项目和精深加工等高附加值项目,加快推进华章·大角牧风、先正达MAP示范农场等项目,积极布局农村电商、现代服务业等新型业态。二是以链条延伸带动“线”上突破。依托淮安农科园国家级平台载体,主攻种子种苗、冷链物流等产业方向,构建稻米、辣椒、甘薯等特色产业“种+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强全产业链建设。三是以片区建设带动“面”上提升。突出“分片区化”推进,依托大运河历史文化底蕴,促进马头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数字农业,打造南陈集优质稻米特色产业区;充分发挥临湖优势,建设千亩稻虾高标准核心示范区,打响高家堰水产品牌。
聚焦城乡要素流动,在资源要素集聚上先行先成。将改革、资金、政策等要素统筹向“三级先导”区域集聚,有效统筹资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是深化农村改革。重点推进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加快承包地集中流转,确保先导区域土地流转率达90%以上。二是落实惠农政策。严格执行中央、省关于提高土地出让收益支持乡村振兴比例和保障乡村发展用地的硬性要求,安排不低于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支持乡村建设并重点投放到先导区域。三是加强资金调度。编制各级各类涉农资金项目清单,整合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资金进入专户封闭运行,保障“三级先导”专项资金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