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市洪泽区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从稳增长、保民生的角度守好“三农”基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开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实施强居壮村行动,长短结合稳定增收。坚持将工业、服务业项目作为壮村富民重要抓手,稳步引导村(居)转变观念,围绕30万元年收入线,多渠道拓展收入源。短期内,鼓励支持城市社区,在创办物业、劳动资源等集体企业方面进行创业探索,推动农业村收取土地承包服务费;长期上,启动五年计划,组织各村(居)围绕主导产业,聚焦有效投资,开展多样招商活动,力求实现每个村(居)至少新落地投产一个工业或服务业项目,力争打造出一个“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产业集群。
实施美食街区行动,攒聚烟火焕发“夜”态。紧扣“长三角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目标,持续深化“烟火临河”龙庙路特色餐饮一条街打造,在湖滨、洪建等社区美食街区树立地标、打造概念,丰富夜游、夜食、夜娱等多种生活业态,让夜晚人气聚起来,城市“夜”态活起来。进一步融合“乡音、乡情、乡味”,加大“美食+宣传”,壮大“美食+品牌”,不断擦亮洪泽湖鲜、优质食材名片,让美食街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实施乡村美颜行动,点面兼顾扮靓湖城。巩固提升村舍、集中居住点整治成效,重抓“辨识度”提升,对破旧房屋“拆废、修旧、补残”微处理,脏乱环境“理乱、扫净、增绿”大整治,让水美乡村多点开花。扎实推进“花开高良涧”项目,加快建设王庄“方塘湿地”等林水湿地,立体式宣传四季花田美景,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特色产业鲜明、服务配套完善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实施特色农产行动,擦亮名片拓宽市场。积极挖潜流量农产、农创产品、特色菜肴,宣传推广本土特色农产品,提升影响力,搭乘农业农村“数字化”“现代化”快车,推动农村特色产品拓宽市场。支持虾润龙虾等企业开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口碑流量产品,引导本地农户、商户因地制宜在消费需求、农产设计层次等方面下功夫,力求增加商品附加值。积极选送特色菜品,邀请本地名厨,利用原生态食材,在淮扬菜系中寻找着力点,让乡村的产品找到根、找到魂。
实施文化文艺行动,强化造血丰富供给。重抓文化团队培育,鼓励基层文艺工作者自编、自创、自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变“文化输血”为“文化造血”,择机开展“一村一文化品牌”文艺汇演,将清脆的快板、民俗的舞蹈、乐趣的表演送到群众家门口。积极践行文艺为民、文艺惠民、文艺乐民,进一步聚焦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重大主线,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
实施村居“赛马”行动 ,引雁还巢反哺桑梓。聚焦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引雁”“育雁”“留雁”文章,构筑乡村振兴人才“蓄水池”,开展村(居)后备干部擂台赛,拿出来比一比、赛一赛,力求培养出一批热爱家乡、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本土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