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门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提质增效
时间:2022-07-07 14:47 来源:南通市海门区政府办公室 字号:默认

南通市海门区油菜种植面积约16万亩,提高油菜秸秆离田处置效率是破解夏季禁烧难题的有效举措,也是推进海门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今年以来,海门区农业农村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全力推进该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提质增效,倾力守护海门碧水蓝天。截至目前,全区油菜秸秆收储工作圆满结束,集中收储油菜秸秆超1.86万吨,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任务。

合理布局,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紧扣“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农户参与”这根主线,按照农作物面积、区域秸秆产量,合理布局秸秆收储利用点,鼓励镇村发展“合作服务”“村企结合”“劳务外包”等多种形式的油菜秸秆收运储服务,建成了“组收集、村转运、镇收储、企加工”的精准化油菜秸秆收储利用体系。目前,全区11个区镇建立了16个秸秆收储中心,实现农作物秸秆就地消化利用,降低运输成本,有效解决了油菜秸秆从田间到车间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创新机制,推动秸秆资源有效利用。制定出台了《2022年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政策体系,细化工作措施。油菜秸秆收储基础补贴标准为60元/亩,比2021年提高10元/亩,当季未被各级部门通报火点、黑斑或抛河的,补贴标准增加到70元/亩,充分调动了区镇、村、农民和秸秆收储利用主体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建立了区镇和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等多部门参与的组织协调机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公众号等各类媒体宣传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和相关技术,形成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科技支撑,打造秸秆利用海门样板。依托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项目,进一步拓宽秸秆资源化利用路径,全力打造一批秸秆多元化利用样板。积极引进生物质炭棒生产技术,将油菜秸秆粉碎后压制并炭化制成炭棒,用于无烟烧烤、炭包生产等领域。全面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鼓励采取“包村包组”就地消化的方式集中收储油菜秸秆,将其变废为宝成为牛羊饲料。试点推广秸秆轻简化堆肥技术,在原有4个秸秆堆肥利用点的基础上,扶持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合作农场)建设农作物秸秆堆肥生产线,实现秸秆肥料化利用示范点11个区镇全覆盖。创新引进省农科院“秸秆可降解基质育秧盘”技术,替代传统塑料秧盘用于田间生产,真正做到“取之于田,用之于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