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179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优化人力资源培养体系机制的建议)
时间:2022-07-29 15:27 来源: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字体:[ ]

胡歙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人力资源培养体系机制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优化人力资源培养体系机制是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完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举措,制定政策措施,实施重点工程,着力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供给体系,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14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517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80名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70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960人,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一是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制定发布“十四五”技能人才发展规划、“十四五”技工教育发展规划,出台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文件,完善政府购买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训成果制度,出台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补贴等政策,评选表彰江苏技能大奖,形成了相互衔接配套、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体系。二是人才供给量质提升。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436万人次。广泛开展“江苏工匠”岗位练兵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每年参赛练兵人数超过500万人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认真落实《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多措并举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每年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60万人。三是改革攻坚精准发力。完善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发布全省技能人才评价机构、培训机构目录,构建评价技术资源快速响应机制,试点评聘特级技师,组织开展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试点,组织开展“职教高考”,构建了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我们优化人力资源培养体系机制指明了努力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贴江苏高质量发展要求,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为核心,以创新型、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深入实施“江苏工匠”培育工程,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成长培养方式,努力推动人力资源供给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建立以江苏大工匠、江苏工匠为龙头的技能人才表彰奖励体系,广泛宣传技能人才劳动成果和创造价值,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通过职业教育活动周、技工院校嘉年华、江苏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大力宣传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努力破除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树立普职同等重要的理念。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加快建立“新八级工”制度,推进评聘特级技师,拓展延伸劳动者“技能成才”之路,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正确导向。

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启蒙教育,按照《江苏省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建设标准》要求,推进中小学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有机结合,健全符合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特点和认知能力的体验课程体系。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技工院校,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培养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将中职学业水平考试与中职职教高考逐步衔接。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应用能力强、社会贡献度高的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和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实行高考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由考生根据高考成绩,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高校招生计划安排等,自主选择院校和专业。由于高校招生模式改革事权属教育部,省教育厅将认真反映您的有关建议。

三、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人才共有、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改革,推动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围绕制造强省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校企共同开发设置专业、制定育人标准,共同推动技术技能创新,着力解决“卡脖子”技能难题。鼓励校企联合开设订单班、冠名班、企业新型学徒班。依托大型企业、龙头企业、技工院校、行会协会等,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高水平技工教育联盟。以企业技术标准和岗位规范为抓手,校企共同开发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体现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的一体化课程,不断提高一体化专业课程比例,打造工学一体、学做合一的实训教学环境,着力实现技能人才培养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

四、努力提高待遇水平。加大高技能领军人才评选表彰力度,每两年评选表彰200名江苏工匠、20名江苏大工匠。将高技能人才列入江苏人才“苏畅卡”,打造高技能人才专属身份标识和权益凭证,集成提供安居保障、子女教育、健康医疗、社会保险、交通出行及出入境居留等领域优惠政策和特色服务。推动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体现技能价值激励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指导企业对技能人才建立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岗位绩效工资制,鼓励企业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领军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薪酬、专项特殊奖励,探索股权激励、项目分红或岗位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方式。积极构建以世赛、国赛为引领,以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为龙头,以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以企业技能练兵比武为基础的相互衔接、梯度升级的技能竞赛体系,完善以赛促训、以赛代评、以赛促建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打造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广阔平台,激励更多年轻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2年5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