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213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充分发挥农商行主力军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2-07-22 15:27 来源: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字体:[ ]

致公党江苏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农商行主力军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与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联社、省信保集团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贵单位对我省农信系统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关心。近年来,全省农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及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积极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全力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围绕现代农业、乡村产业、实体经济等重点领域,创新产品、服务和模式,持续增加信贷供给投入。至2021年末,全系统设立了3361个营业网点、1.3万个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82万亿元和2.24万亿元,总量在全国农信系统的排名分别从改革之初的第五位上升至第三位、第二位,在省内银行同业中的排名从改革前的第四位上升至当前的首位。全省60家农商行中,有49家存款市场份额、45家贷款市场份额在当地位居第一,有6家农商行在A股上市。全系统用占全省1/8的贷款份额发放了占全省近1/4的涉农贷款、1/2的农户贷款、1/4的小微企业贷款和100%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累计代理全省1450万户的涉农补贴发放,承担全省60%以上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代缴代发,合作发行社保卡份额超过50%,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统筹规划,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我局牵头制定《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抵押登记流转体系,支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资源要素配置和利用效率。同时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稳慎推进农村承包地经营权、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融资工作,有效提升农村资产融资权能。省联社研究出台2019-2022年全省农商行支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意见,提出四年内支持服务我省乡村振兴战略信贷投放总量超过6000亿元的目标,分别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五个方面提出二十条具体支持举措,全力保障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金融供给的质量水平。自2019年以来,累计投放乡村振兴领域贷款已超5000亿元,其中2021年投放超2000亿元。

二、加强合作,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省联社注重与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合作,近年来,已与盐城市、宿迁市、扬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南通市以及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供销总社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同时,聚焦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至2021年末,全系统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达83.1%,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余额1886亿元、规模位居全省首位,制造业贷款余额5528亿元、占全省制造业贷款总量的1/5,居全省各金融机构之首;发放绿色信贷6.4万户、余额485亿元,比年初增加131亿元;投放苏北地区农民住房条件改善贷款8万余户、近40亿元。此外,扎实推进“阳光信贷-整村授信”工程,实现“阳光信贷”对广大农户的全覆盖。全系统已走访全省84.3%的行政村和66.5%的农户,累计授信农户615.5万户,授信总额7233亿元。全力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发放与管理,共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6.1亿元、惠及13.4万低收入农户,同比多增9.77亿元、2.58万户。积极支持农村“双创”,共发放创业贷款230亿元。深入做好“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金融服务工作,全系统共对接、走访联建项目7723个,占全省已确定联建项目的90%,授信联建项目1516个、金额133.1亿元,实际用信项目1361个、金额101.2亿元。省财政厅积极支持农商行发展,将全省农商行纳入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合作机构名单,并作为基金项下首期专项贷款产品小微贷、苏科贷、苏农贷的合作经办银行。截至 今 年 4 月末,全省农商行累计向 7167 户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发放优惠贷款 206.4 亿元,有力推动了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同时,省财政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以考核为抓手,结合企业实际,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和目标值,推动农商行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目标,将新增普惠型农户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新增民营企业贷款作为省联社高质量发展考核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的考核指标。2021 年,省联社新增普惠型农户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 1634 亿元、新增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 2822 亿元、新增民营企业贷款 1709 亿元,为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发挥了积极作用。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和农商行系统开展“金融富农”行动,创设“富农易贷”专属产品,以信用方式为全省小农户提供贷款。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相关政策、信息、需求以及工作推进进度,在农户信息采集等各项环节上协同联动,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截至目前,授信已覆盖12694个行政村,占比87.3%,计划今年底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授信614.7万户,授信金额6914.8亿元;已用信58.4万户,余额508.6亿元。同时,统筹谋划、创新实践,聚力打造具有我省特色的“苏农云”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目前,平台建设正在扎实稳步推进,已梳理汇聚了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乡村发展等农业农村各行业数据,形成数据库85个。

三、加大创新,盘活农村金融资产。我局指导省联社在承担国家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任务的地区创新和推广“农宅贷”产品,有效提升农村宅基地融资权能。目前,农商行系统累计发放“农宅贷”12笔、77万元。会同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省农业农村厅开发抵押融资登记系统,打造农村产权“互联网+交易鉴证+他项权证+抵押登记”抵押融资链条,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提供服务。截至2021年底,全省基于平台共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超1万笔、抵押土地近290万亩、贷款近81亿元。各级农商行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共计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8668笔、抵押土地近200万亩、贷款41.1亿元。省自然资源厅与省联社已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全省农商行系统作为抵押权人或经抵押权人授权可查询相关不动产登记信息。

四、回本溯源,做深做实普惠金融。我局充分发挥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推出“乡村振兴专板”、做大做优“苏农贷”等政策性金融产品。截至目前,平台注册涉农企业3.7万家,当年成功撮合融资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7.5%,平台内农商行系统累计为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提供授信2.9万笔、涉及金额1029亿元、位居全省金融机构首位。省联社聚焦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群众的精准化水平,深化网点转型,全系统共有3家网点被评为2021年全国千佳示范单位。扎实推进营业网点、手机银行、STM适老便老改造工作,有52个网点被评为省文明规范服务适老网点。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693个。聚焦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提质增效,持续拓展、丰富服务点功能和内涵,打造一体化便民服务平台,至2021年末,普惠金融服务点升级改造完成率达100%。创新设立“大美江苏乡村行”品牌直播和“E路有我”营销专场活动,为农户和涉农企业直播带货,全年共开展直播和“E路有我”营销专场活动35场,直播期间订单量19.5万件。升级手机银行4.0版本,实现个人非现金业务基本覆盖,围绕“吃穿住行”搭建“智”系列29类78项生活服务场景,强化移动金融服务能力,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金融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和普及,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至2021年末,全系统手机银行客户、收单商户、互金平台使用客户分别达3089万户、220万户和292万户。

五、增信分险,充分发挥融资担保作用。我局全力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聚焦主业、提质增效、支小支农。充分发挥省农业融资担保公司的引领作用,加强全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切实支持农村新业态发展。今年一季度,全省78家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新增融资担保业务305.97亿元、年化综合担保费率0.69%;3月末,省农担公司在保余额190.39亿元,担保费率0.08%。省联社会同省农担公司创新推出“惠农快贷”产品,合作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解决广大农户和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担保难问题。至2021年末,全系统已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贷款17.6亿元,占全省各金融机构75.1%;全系统合作在保余额达113.3亿元,占全省各金融机构64.6%,合作在保客户数1.74万户,占全省各金融机构69.7%,均位居全省金融机构首位。省信保集团坚定承担扶助“三农”的社会责任,集团牵头的再担保体系紧密合作,行业龙头作用不断凸显,体系内合作机构达166家,覆盖率75%,监管评级B级及以上优质机构覆盖率92%,列名管理的政府性机构覆盖率99%,基本实现区域、机构、业务“三个全覆盖”。2021年集团新增再担保业务规模1248.07亿元,其中“支小支农”业务规模1156.11亿元、占比达92.63%,惠普直保业务172.53亿元、相应担保费率不超过1%。同时,集团为了提升对“涉农”业务的扶持力度,与省联社开展密切合作,集团前五大普惠业务合作机构中,农商行有2家,合作金额分别达36.12亿元、22.48亿元,前二十大普惠业务合作机构中,农商行有14家。

六、以信促融,积极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牵头、我局和省农业农村厅参与,积极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创新发展,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把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各地政府工作重点,加快构建县(市、区)政府牵头主导,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在促进“三农”融资、提升政府履职效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氛围。配合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组织修订《江苏省金融生态县创建评价办法》,按年度对全省69个县(市、区)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持续推动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贵单位提出的建议对于进一步发挥我省农商行支农支小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认真吸收借鉴贵单位提出的意见建议,会同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驻苏机构和省有关部门,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推动全省农商行以更高站位继续发扬农村金融主力军担当精神,围绕乡村振兴重点任务、重点领域,加快创新步伐,全力做好各项金融服务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挥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功能作用,完善平台内各类政策性专板建设,推动更多低门槛、低成本、易申请、高效率的政银合作产品入驻平台,进一步发挥农商行在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乡村振兴等政策性专板中的作用,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二是拓展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在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上新增农村产权交易金融服务端,探索与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共享流转主体、流转面积、流转价格、流转期限等各类交易信息,为各类交易主体流转前、流转中、流转后的保证金支付、合作款项信贷、经营款项融资、资源资产抵押等金融场景中提供数据支撑,提高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授信额度的科学有效性,将金融活水充分引入农业农村。

三是深入推进“阳光信贷-整村授信”工程。进一步完善“阳光信贷”服务管理,优化升级“业务流程”与“农户建档”模块,提升“阳光信贷”工作效率。深化与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合作,有效提升“富农易贷”等产品投放规模和覆盖面,确保至年末,对符合申贷条件的农村居民家庭授信面达100%,授信总额突破6000亿元,其中“富农易贷”产品授信超过3000亿元。

四是加快推进“苏农云”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加快建成“苏农云”平台,并在依法合规、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加大数据开放共享力度。同时,以“三农”金融服务需求为切入点,依托市场主体基础信息和生产、经营、资产等多维度数据,逐步推进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探索以“苏农云”为底座构建涉农数据资源在“三农”金融领域应用场景,进一步促进数据要素价值充分激发。

五是进一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支持省信保集团发挥行业龙头优势,在发展再担保及普惠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与省内农商行以及国担基金的合作,用好用足专项政策,探索新金融模式以及研发信用类涉农普惠产品,降低担保费率,扩大涉农及小微客户的受惠面。

最后,再次感谢贵单位对我省农村金融的关心和支持,也恳请贵单位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监督。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2022年6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