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469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若干建议)
时间:2022-07-22 11:28 来源: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字体:[ ]

谢婧婧、邢卫红、王冀宁、王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与南京市政府会商,现答复如下:

为做好生活垃圾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2012年省政府出台了《江苏省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70号),建立了由25个省级部门组成的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垃圾收集处理和餐厨废弃物工作作为生态省建设的重点内容,列入省政府年度重点民生实事工作,加大力度、积极推进。我厅印发《江苏省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规划编制纲要》,指导各地推进餐厨废弃物处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全省53个市、县(市)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针对新形势下餐厨废弃物处理行业发展制定并印发了《江苏省餐厨废弃物处理规划(2018-2020)》,积极推进各地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组织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苏州、常州、徐州、镇江和扬州市等5个城市先后成为国家试点城市。南京市结合高质量发展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克服推进落实的重重梗阻,奋力补齐餐厨余(餐厨)垃圾末端处置能力不足的短板。围绕厨余(餐厨)垃圾处置工作,我省和南京市具体开展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补齐设施短板。近年来,全省补短板、强弱项,加快规模化、集中式厨余(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建设。截止2021年底,全省规模化、集中式厨余(餐厨)垃圾处理设施53座,总处理规模10800吨/日,基本实现了县以上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全覆盖;徐州、常州、苏州、扬州、镇江市等5个城市顺利完成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并全部通过国家验收。探索创新了常州市“食物残余和废弃油脂全流程处理”、镇江市“与城市污泥协同处理”、海安市“餐厨废弃物与垃圾焚烧协同处置”等一批成熟处理模式。南京市聚焦厨余垃圾处置能力不足短板,通过靶向整改,强化调度,稳步推动市、区两级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南京市厨余垃圾设计处理能力已达1750吨/日,包括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一期厨余线(200吨/日)、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一期厨余压榨技改项目(500吨/日)、城南转运站厨余压榨技改项目(300吨/日)、江南焚烧厂厨余协同处理项目(500吨/日)、六合焚烧厂厨余协同项目(100吨/日),此外各区就地就近厨余处理能力合计150吨/日,有效地保障了厨余垃圾规范化处置。

二、审慎选择适合的工艺技术路线。目前,业内关于厨余垃圾的处理技术路线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工艺主要为厌氧消化、好氧生物处理和饲料化处理。我厅会同市职能部门,借助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研发企业等外智,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大厨余垃圾处理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力度,确定厌氧消化的主流技术工艺,辅以好氧堆肥、污泥等协同处置、黑水牤生物转换等辅助工艺,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的处理技术工艺。南京市通过广泛借鉴各地先进经验,积极开展厨余垃圾处理不同工艺试点,先后在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一期试点干式厌氧工艺,在江北项目一期改建项目试点协同湿式厌氧工艺,在农村地区推广好氧堆肥工艺,依托栖霞区八卦洲街道明珠肥料项目,试点以秸秆、厨余尾菜等有机固废为原料生产有机肥,鼓励采用协同处置工艺处理厨余垃圾、再利用产生的沼气,先后在江南焚烧厂、城南转运站技改及六合厨余处置设施建设中采用了“前端压榨预处理+后端厌氧消化+残渣焚烧”的处理工艺。同时,探索园林绿化废弃物协同处置,大力推进园林废弃物分散就地及分流处理,目前南京市辖各区已初步具备绿化废弃物收集、处置能力,广泛采取堆肥发酵、覆盖物生产、板材制作、介质生产、生物质发电等处置方式,提高了资源再利用效率。

三、构建全过程运营监管体系。我厅结合社会信用体系管理办法的出台,由政府牵头,构建城管、环保、公安、卫生、市场监督、街道等多部门联动的管理体制,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厨余(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的相关细则,建立申报管理制度,完善产生单位、收运处理单位台账管理,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对厨余(餐厨)垃圾从源头到末端处置的全过程监管,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补贴标准、切实有效的奖惩制度和考核办法。

当前我省厨余(餐厨)垃圾治理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成果,但是您提到的一些现象也确实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新建处理设施面临选址难、建设难、投运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厨余(餐厨)垃圾的处置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工艺,进而造成部分地区厨余(餐厨)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厨余垃圾分类处置效果欠佳。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和省政府要求,结合您的建议,加快推进南京市厨余(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厨余(餐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水平,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进源头减量。会同发改、商务、农委等相关部门,推进厨余(餐厨)垃圾源头减量。推行净菜和洁净农副产品进城,有效减少家庭厨余垃圾产生量。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鼓励文明用餐、餐后打包等减量化措施,减少厨余(餐厨)垃圾产生量。

二是完善收运处理体系建设。执行厨余(餐厨)垃圾特许经营管理规定,逐步实现由专业收运单位为主、环卫部门补充收运向专业收运单位统一集中收运的转变,科学配置专用收集、运输设施设备,夯实厨余(餐厨)垃圾集中收运处置基础。加大厨余(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推进力度,整合现有厨余(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产能,推行区域统筹处置管理方式,尽最大可能提高厨余(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率。

三是积极探索处置工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并组织相关单位研究厨余(餐厨)垃圾深度资源化处理路径,尤其针对焚烧厂厨余垃圾协同处理设施技术调研,积极有序地推进厨余(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湿式全混厌氧”技术改进,高起点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厨余(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方案。

感谢您长期对我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真诚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您的帮助和指导!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2年6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