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江海大地一派繁忙景象。截至6月20日,如东县89万亩小麦已基本收割完成,平均亩产约480公斤,丰收已成定局。此外,今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预计达87.6万亩,较去年新增5.6万亩。
面积是产量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稳定粮食面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近年来,如东县始终坚持用高标准农田“托底”粮食安全、赋能乡村振兴,不仅牢牢端稳了“中国饭碗”,还有力夯实了农村产业发展基础。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30万亩,今年将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12.88万亩,总投资约5.25亿元。
多年来,如东县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稳定器”,持续稳步推进。今年实施的12.88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中,就有8万亩将投入水稻种植。自3月中旬,中标单位陆续进场以来,项目坚持按序时节点推进,截至目前,土地平整、沟塘整治、灌排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已基本完成,实际进度达75%以上,工程进度位居全南通市第一。
高标准农田一头连着“米袋子”,一头连着“钱袋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经过多年建设,如东县高标准农田面积已占到全县耕地面积的85%以上,百万“丰产粮仓”在江海大地上绘出了一幅“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现代农业“新画卷”。通过土地平整,今年全县预计新增耕地面积3000亩。自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以来,如东县累计新增耕地约3万亩,全部流转的话,一亩地的管理费在50元,仅以今年来说,全县村集体收入将增加约150万元。
沟渠相连、水系相通,可有效实现水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如东县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试点项目工程涉及河口镇双港村,新店镇月池村、新联村,大豫镇一门闸村,苴镇街道蔡桥村、刘埠村等4个镇6个村,控制面积11000亩,投资约1580万元,计划新建15座涵闸,新建河道护岸8.5公里,生态沟13.1公里,草籽87671平方米,绿化苗木6166株。通过新建涵闸并辅以河道、生产沟的生态净化措施,农田退水不直接进入主要河道,氮磷含量较高的农田退水通过静置、水生植物净化等方法进行削减,可有效减轻对水体造成的影响;同时,将农田退水直接储存,通过泵站提水,以备不时之需,可实现净水回用。目前,这项工程总进度达70%,计划6月底前全部投入使用。
统筹高效、生态利用,高标准农田让农业生产更有底气、让农村发展更具潜力。据了解,到“十四五”末,如东县将实现高标准农田整县全覆盖,并同步实施“升级”工程,重点对早期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进行再改造,全面导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理念,推动农田基础设施升级、耕地质量提升、生物涵养修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