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2-11-08 21:58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张叶飞(省政府副秘书长):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大家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2000年国务院批复确定11月8日为中国记者节,今天是第23个中国记者节,首先祝在座的各位新闻工作者节日快乐、工作顺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再次提出,要坚持改革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一体推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做到办事最便捷、服务最精准、监管最科学,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切实肩负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有力保障。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近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文件。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了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介绍解读文件内容,并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世祥同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石晓鹏同志,省政务办副主任李晓雷同志,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琪宏同志,省税务局总审计师张爱球同志。我是省政府副秘书长张叶飞。

首先,请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世祥同志介绍情况。

张世祥(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省发展改革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10月30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任务分工方案》(苏政办发〔2022〕75号,以下简称《任务分工方案》),推动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现在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有关背景和文件内容。

一、文件出台的背景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是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活力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指明了奋斗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世界一流”的目标,强调要努力将江苏打造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印发《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部署开展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成立了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着力打造综合更优的政策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和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全省或部分设区市实施的国家试点改革事项清单》和《全省或部分设区市实施的自主改革事项清单》,推出140项改革创新举措,13个设区市也相应出台年度任务事项清单、提出1456项工作任务,省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商务、税务、人社等领域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政策措施,目前全省“1+5+13+N”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这里的“1”,就是指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5”就是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配套实施方案》,包含了《江苏省打造综合更优的政策环境实施方案(2022-2024年)》《江苏省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实施方案(2022-2024年)》《江苏省打造高效规范便利的一流政务环境实施方案(2022-2024年)》《江苏省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实施方案(2022-2024年)》《江苏省打造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实施方案(2022-2024年)》;“13”就是指13个设区市分别印发的年度改革任务清单;“N”相应是指省各有关部门印发的行业领域工作举措。8月,省委工作会议将“持续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作为八项重点工作任务。9月,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议,省委吴政隆书记指出,要一体推进“五个环境”建设,努力让各类市场主体在江苏运营成本最低、办事效能最高、贸易投资最便利、发展预期最稳定,着力打造全球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许昆林省长也强调,要将政策力度转化为市场主体“体感温度”,着力纾困解难,聚焦企业反映较强烈的市场准入、运营成本、信贷需求、市场秩序等问题,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在优良营商环境支撑下,截至9月底,全省市场主体达到1393.6万户,居全国第二位;核准、备案企业投资项目38216个,同比增长11.98%;世界500强企业当中392家落户江苏。1-9月,全省实际使用外资258.8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占全国1/6,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与此同时,我省有9个重大外资项目作为国家重大外资项目,数量位居全国之首,项目投资额达到402亿美元。我省已连续三年位列“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入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入围数量居全国第一方阵,营商环境总体处于全国前列。在座的记者可能注意到,11月5日第五届进博会在上海开幕,许昆林省长出席了江苏开放创新发展国际咨询会议。会上,西门子、昕诺飞、强生、阿斯利康以及芬欧汇川等国际跨国公司到会发言,他们都讲到“选择江苏、投资江苏、深耕江苏,就是看重江苏的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国务院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9月7日,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五个方面作出部署。为切实把国办《意见》贯彻落实到位,按照省政府部署要求,省营商办(省发展改革委)认真做好《意见》重点任务分解,商请省相关部门研究提出我省具体贯彻举措,在深入分析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任务分工方案》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这是向大家报告的第一个方面,关于文件的背景。

二、文件的主要考虑和特点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苏政40条”“苏政办22条”,着力纾困惠企。1—9月全省累计落实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等超过3800亿元。这次《任务分工方案》,重点聚焦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明确五个方面23项任务84条落实举措,着力破解制度性障碍、制度性成本,提出更有针对性、更大力度的落实举措,助力市场主体解难题、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既要“留住青山”,又要让“青山常绿”。这个《任务分工方案》,我们注意把握了四点: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精准施策。聚焦市场主体办事创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面临的痛点堵点难点,更大力度解决制约市场主体活力、社会创造力的深层次问题,围绕市场主体反映比较强烈的市场准入、经营成本、办事成本以及监管效能等领域,有针对性地提出“三降一提”政策举措。比如,在降低准入成本方面,开展带有市场准入限制的隐性或者显性壁垒清理工作并建立长效机制;在降低经营成本方面,重点清理规范涉企的违规收费;在降低办事成本方面,着力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办事、惠企政策的快享直达;在提升监管效能方面,着力推动开展精准有效监管,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不恰当、不必要干扰。

二是注重细化措施,确保落地落细。对标对表国家明确的重点任务,按照可落实、可操作原则,认真贯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的清单管理、提高政府监管效能等国家和省的最新要求,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议精神,细化举措。比如,在优化工业产品管理制度方面,积极推进全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标准化试点以及复制推广;在规范市政公用服务价外收费方面,在国办《意见》推行用电报装容量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投资”基础上,江苏提高到200千瓦以下的小微企业。

三是突出数据赋能,提升服务效率。李克强总理曾经对江苏“不见面审批”作出批示,认为是江苏一张亮丽的名片。在此基础上,我们升级推出“一企来”热线和“一件事、一次办”,这些工作举措也取得了成效。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继续聚焦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将数字赋能作为提高服务质效的重要举措。比如,在便利市场主体登记方面,推进“登记注册一张网”建设,逐步实现内外资登记服务一体化;在开展精准有效的监管方面,推动监管平台的融合,在部分领域探索运用风险预警、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逐步实现非现场的监管。同时,为了便于市场主体精准便捷地获得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的惠企政策,这次《任务分工方案》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在门户网站要集中公布惠企政策措施,加强政策的解读和宣传。

四是注重长短结合,推动标本兼治。直面当前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多的情况,我们提出一系列解燃眉之急、获得感强的举措,明确了时限要求,其中有4项举措要求11月底完成,18项举措要求年底前完成。同时,着眼长远,立足从根源上解决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提出相应工作举措。比如,在清理市场准入壁垒、质量信用监管、银行收费监管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建章立制,推动出台《江苏省外商投资条例》《江苏省招标投标条例(修订)》《江苏省社会组织管理条例》等,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和标准。

三、文件的主要内容

《任务分工方案》涉及五个方面84条。

第一方面,持续破除隐性门槛,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成本。重点提出试点推进“审批-监管-执法-信用”闭环管理、升级改造企业注销“一网通办”等19项落实举措。

第二方面,持续规范涉企收费,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针对严格规范政府收费和罚款、推动规范市政公用服务价外收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清理协会商会收费、推进物流降本减负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推广使用“转供电费码”、进一步优化和推广“小微查”等降费服务平台、开展省级行业协会商会专项审计等17项落实举措。

第三方面,持续优化涉企服务,降低市场主体办事成本。针对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办事更便利、优化投资和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持续优化税费服务、提升中介服务质效、推动惠企政策直达等方面提出实现94%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建立重大项目环评审批信息卡制度、设立“水电气讯”联办窗口推行“一表申请、统一受理、联动办理”的联合办理模式、拓展“单一窗口”的“通关+物流”“外贸+金融”功能等22项举措。

第四方面,持续加强执法监管,切实保护市场主体权益。提出推动省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与省行政监督平台及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深度融合、推广应用公平竞争审查在线监测评估系统等12项江苏特色举措。

第五方面,持续规范行政权力,切实稳定市场主体政策预期。方案提出依托江苏12345“一企来”服务热线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政企常态化的沟通渠道、建立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管+失信问责”机制、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省政府专项督查等14项落实举措。

《任务分工方案》已经发布实施,我们将会同各有关方面以及地方持续加快推进、加快落实,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宣传推广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将政策力度迅速转化为市场主体“体感温度”,切实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我的发布就到这儿。谢谢各位!

张叶飞(省政府副秘书长):谢谢张世祥副主任。优化营商环境的话题社会关注,企业家特别是中小企业非常关注,新闻媒体朋友也非常关注!下面,我们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说明供职于哪家媒体。

新华社记者:招标投标是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交易方式,请问,我省在优化招投标营商环境上做了哪些工作?在这次《任务分工方案》中,在降低市场主体招投标制度性成本方面,又作了哪些制度安排?

张世祥(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谢谢新华社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招标投标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有很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要求,我们通过建机制、强监管、推立法,大力优化全省招标投标领域的营商环境,切实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招投标的市场竞争。在建机制上,去年4月,我们会同省住建厅等11个部门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全省招标投标领域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的通知》,推动省、市、县三级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从严规范招投标制度本身的制定程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同时集中清理了全省255件招投标领域的地方性规章等制度,公布了《招标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相关规定目录》,保留了192件。在强监管上,我们今年8月会同省住建厅、交通厅、政务办等11个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的通知》,从切实规范招标行为、坚决遏制投标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加强评标专家管理以及持续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明确了15项重点任务。在推动立法方面,去年我委启动对2004年施行的《江苏省招标投标条例》全面修订工作,通过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立法调研、召开专家论证会等程序,今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已经对修订的《条例》进行了一审。下个星期,省人大有关领导还将带领相关方面同志再到市县调研,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在此次《任务分工方案》中,我们专门就降低招投标领域的市场主体制度性成本方面明确了6条具体举措。这6条相对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升招投标便利度。推动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全流程在线办理,通过在线办理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数字证书能够跨地区、跨平台互认。探索电子营业执照在招投标的平台登录、签名、在线签订合同这些业务环节中能够应用,切实增强企业招投标便利,降低投标成本,也就是减少人跑。

二是加强招投标重点领域的监管。注重全链条监管,修订我省招投标条例,同时还要出台水利工程项目的行政监督细则等。加大招投标领域行政垄断案件的查处力度,明确不得将在本地注册企业或者建设生产线、进入本地扶持名录等与中标结果挂钩。也就是说,对于投标方不得设置这种前置性条件。

三是清退保证金并健全这方面制度。对投标保证金的缴纳情况进行全面摸排,督促招标人不得限制投标保证金的缴纳形式。督促相关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以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清退应退未退的沉淀保证金,健全保证金收退长效管理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省有关部门认真做好《任务分工方案》相关领域工作,配合好省人大常委会对《江苏省招标投标条例》二审前的各项准备,将国家和省关于招投标领域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有关精神和要求,以地方立法形式进行固化,同时创新监管机制,对排斥限制潜在投标人、围标串标、低质低价中标、评标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提出制度化解决方案,为规范招投标管理、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继续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我就解答这么多,谢谢!

新华日报记者:税务机关作为与市场主体有着紧密联系的政府部门,请省税务局领导介绍一下,在优化税费服务、提升办税缴费服务体验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张爱球(省税务局总审计师):感谢您的提问。正如您刚才所说,税务部门与市场主体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且我们覆盖面非常广。税务机关既是执法机关,更是政府的服务窗口。按照刚才省发改委发布的《任务分工方案》,税务部门主要围绕“持续优化税费服务”,通过机制优化、技术创新,全力打造最快、最省、最优的税收营商环境最佳体验区,着力降低市场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任务分工方案》提出来的第一条,就是“实行汇算清缴结算多缴退税和已发现的误收多缴退税业务的自动推送提醒”。每年我们都会搞一次所得税汇算清缴,汇算清缴完以后,有一部分纳税人的申报税额是不足的,但也有一部分纳税人的申报税额是多缴了。平时在日常办税过程中,我们纳税申报制度实行的是自主申报制,纳税人在申报缴税时,可能由于对政策理解不准确,导致出现多缴税问题。对于这种情况,税务机关主要通过电子税务局、大数据和江苏税务APP,对每个纳税人申报情况进行一个测算,发现如果有多缴税款的,或者发现纳税人在汇算清缴后提出来多缴需要退税的,那么我们通过不见面方式,主要通过电子税务局、江苏税务APP,精准推送到多缴税的纳税人手上。我们还会为这些纳税人提供弹窗提醒、数据预填、在线办理。你多缴多少,给你提供一个参考数据让你确认,认可了数据,点一下确认,这个事情就可以办完了。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实现汇算清缴结算多缴退税在线办理19.79万笔,实现多缴误收退税在线办理8.2万笔,对纳税人进行28万多次在线提醒,不需要纳税人到税务局走申请程序、审批程序,可以减轻减少纳税人往返税务机关的奔波,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按照这个《任务分工方案》,税务机关要“优化留抵退税办理流程,简化退税审核程序”。今年,留抵退税是国家税费优惠的一项重大政策,那么把这项好政策落实好,是税务机关的一个重要使命。税务机关在留抵退税办理政策落地的过程中,采取了全程网上办,通过线上“一次告知、一网通办、一表填报、一键确认、一页展示、一起发力”“六个一”方式,实现系统自动判断、自动提醒、自动形成《预填表》,纳税人涉税信息的采集展示等功能,只需确认就可以完成。留抵退税有一定专业性,所以纳税人在申请办理的过程当中,有可能出现对政策理解的困难。那么税务机关就通过大数据和线上办理的措施,无缝在线对接线上受理、初审、复核、核准、退库等环节。同时,因为退库涉及到财政和人民银行,税务机关主动和财政、人民银行一起,加强沟通协作,确保纳税人不需要跑多个部门,不需要跑多个场所,足不出户实现应享、愿享、尽享。刚才张世祥副主任介绍,今年前三个季度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3800亿元,当中有税务机关执行的25万多户次,退税金额2100多亿元,在全国也是最前列的。

《任务分工方案》也提出,要“推动出口退税全流程无纸化”。税务机关全面推行出口退税全流程无纸化这个措施,是江苏税务的一个很好传统,是一个品牌。目前除了极少数之外(0.4%),99.6%的出口企业能够在线,无需提供纸质凭证,只需要在电子税务局完成数据录入以后就可以在线申请,坐在家里就可以打开账户,看到出口退税,而且出口退税时间在全国也是比较快的,平均压缩时间掌握在最多5个工作日就能办完。今年以来,我们出口退税无纸化办退税,共办了42.96万笔,减少纳税人往返税务机关至少50万户次以上。

按照《任务分工方案》要求,税务机关要“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的范围”。按照这个要求,税务机关持续优化线上办税渠道,主要渠道就是电子税务局,江苏税务电子税务局和江苏税务APP,打开百度搜索电子税务局,除了国家税务总局的自然人电子税务局之外,江苏电子税务局总是在前面。我们能够在江苏通过线上办理的,尽可能为纳税人提供线上办理。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事项清单》当中,有一些业务江苏是没有的,如果江苏有的业务,江苏全部实现线上办理。个人业务移动办、发票业务全生命周期掌上办、复杂业务智能填报,应该说我们涉及的市场主体有一千多万,涉及社保费缴费纳税人有七千多万,有97%以上的办税缴费业务都能够实现线上办理。

下一步,税务机关将按照《任务分工方案》要求,把《任务分工方案》对税务部门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做精做深做细,持续致力于简化优化各项办税缴费流程,持续推动线上办税缴费功能建设,同省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更好融入全省政务服务大框架中,为优化江苏营商环境作出税务部门的更大贡献。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国工业报记者: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请问,我们出台了哪些政策举措,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共渡难关,这些政策措施的成效如何?谢谢!

石晓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这次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再次明确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我省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长期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这几年,受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相较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由于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面临的经营困难和挑战也就更多。对此,我们以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为切入点,优环境、出政策、建体系、强服务,有力支撑中小企业办大事、高质量发展。主要是三个方面。

首先,打出系列政策“组合拳”,营造更优发展环境。重新修订颁布《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认真抓好国家《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及我省“苏政40条”“苏政办22条”“中小企业22条”等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研究制定并推进落实我省《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实施方案》,多措并举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坚定企业发展信心。针对中小企业停工停产增多、货运不畅等突出问题,我们一手抓企业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复工复产,专门成立稳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工作专班,加强零部件供应商的复产和物流运输的协调保障。今年前5个月,我们共协调保障省内外汽车、集成电路、防疫物资等重点产业链630多家龙头企业需求,涉及省内外4707家配套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和保通保畅。

其次,强化政策宣传“精准度”,确保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充分发挥省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梳理中小企业纾困帮扶政策清单,建立定期反馈制度,每季度跟踪汇总各有关部门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成效。组织线上线下政策宣贯解读,在新华日报设立政策直通车专窗。编印《中小微企业惠企纾困政策要点汇编》广泛向企业发放,努力确保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针对部分企业反映的信息渠道不畅、对新政策了解不够及时等诉求,我们专门开发了线上跨部门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将国家和省各项惠企政策“干货”条目化,向企业精准推送。通过智能匹配、简化手续、一网通办,大力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兑现,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目前,累计发布和解读涉企政策信息6500多条,推送企业超过1580万家次。

第三,瞄准困难问题“关键点”,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在中小企业反映的众多困难问题中,需要格外关注的就是账款拖欠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批示指示,要求纠正一些政府部门、大企业利用优势地位以大欺小、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款项的行为。李克强总理也多次主持召开会议,部署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国务院从2018年11月起,在全国部署开展了为期3年的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到2020年底,我省累计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超过120亿元,帮助近10000家中小企业解决了欠款问题。

今年5月份,国务院又组织开展了新一轮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省委吴政隆书记、省政府许昆林省长均作出批示指示,省政府专门制定印发《江苏省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我厅会同省各有关单位统筹推进,督促各地各部门全面排查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货物、工程、服务款项问题并建立台账,积极推动化解清偿,取得积极成效。全省累计排查拖欠中小企业账款608笔5.23亿元,截至今年9月30日,已化解欠款5.03亿元、化解率达到96.1%,其中无分歧欠款化解率达到100%,超前完成工信部明确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同时,我们认真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发布省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投诉平台,建立上下联通、部门协同的中小企业拖欠问题受理、核查、处理工作机制,今年共计核查处理投诉问题101件,有效化解拖欠款项6115万余元。

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任务分工方案》要求,时刻关注、准确把握当前中小企业稳增长、促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会同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为全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谢谢!

中国江苏网记者:当前部分市场主体面临生产经营困难,相当部分是来自营商环境、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压力。请问,今年以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在涉企收费监管方面有哪些新作为,成效如何?谢谢!

陈琪宏(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规范涉企收费,是发改、财政、工信,还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共同职责。市场监管部门主要承担对涉企违规收费问题的执法检查职责。主要强化两个方面监管:一是对政策规定外的自立项目收费、超标准收费、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收费等问题的执法检查,这是一个常态性工作;另外一项就是对政府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这是一项阶段性任务。

近年来,为了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和缓解企业的困难,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刚才省发改委张世祥副主任介绍了今年省政府的两个重要文件,“苏政40条”和“苏政办22条”,这其中就包含了很多减税降费的政策措施。同时省里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助企纾困的减费措施。市场监管部门紧贴政府中心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为保证这些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先后开展多轮涉企收费专项检查。今年以来,全省共出动价格执法人员9519人次,检查收费主体共3611家,督促收费主体退费1.18亿元,共为企业减负1.8亿元。刚才张世祥副主任介绍全省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3800亿元,我们这个数字虽不大,但这是违规收费的返还,企业获得感很强,给予我们很多赞许,社会各方面也有一些好评。

这次省政府办出台的“75号文”,其中第二大部分就是“持续规范涉企收费,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市场监管部门将会同省有关部门一起,把落实涉企收费政策措施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集中力量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整治,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执法检查,以硬招实招推动政府政策落地见效,真正让政府政策力度转化为市场主体“体感温度”。着力从四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我们将依托12345政务热线和12315市场监管投诉举报平台,收集涉企违规收费的问题线索,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这方面我们希望新闻界记者朋友们积极参与进来,加强政策宣传,强化舆论监督。

二是持续开展专项整治。我们将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重点聚焦五个领域:交通物流、水电气暖、地方财经、金融、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联合多部门持续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整治,助力企业共渡难关、更好发展。

三是加大执法查处力度。我们综合运用政策提醒、行政约谈、督促自查、责令整改、行政处罚等手段,推动收费主体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各项收费政策,及时足额退还不当收费,对于一些典型案例予以通报并公开曝光。

四是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我们将坚持治果与治因相结合,对检查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一起,共商解决对策方法,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完善相关制度规定,从源头上防范违规收费行为的发生。

最后,也十分感谢新闻界的朋友对市场监管工作一直以来的关心支持!谢谢大家!

现代快报记者:我们注意到《任务分工方案》从多个方面明确了要优化涉企服务、降低市场主体办事成本。请问,省政务办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李晓雷(省政务办副主任):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这几年,省政务办把服务保障市场主体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阵地和重点发力区域,持续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降低市场主体办事成本,推动市场主体壮大发展。

一是加大改革赋能力度。2017年以来,提请省政府取消下放行政权力事项433项,“证照分离”改革落地535项。今年,我们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719项,在年底前将全面构建省、市、县三级行政许可清单体系,加快实现许可事项同要素管理、同标准办理。清理规范没有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依据的中介服务事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压减了76%。

二是加快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全省着力深化“一件事”改革,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已达到了60%以上。深化“综合窗口”改革,90%以上的事项实现了“一窗”分类综合受理,140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打造城市“15分钟政务服务圈”,我们和银行、邮政等合作,推动集成式自助服务向企业群众身边延伸,有270项服务事项入驻建行等银行网点自助终端。

三是加速政策兑现办理。建成“苏企通”平台,全面归集发布各级各类涉及市场主体的政策1.32万条,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的市场主体精准“画像”,主动推送政策,助力惠企政策及时兑现。我们还创新设立“一企来”企业服务热线和“尚贤”人才服务热线,建成全国首部热线政务信息大辞典——江苏12345“热线百科”,供市场主体随时查询使用。

四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打造共建共享“苏服办”总门户,推动省级部门“一部门一系统”整合和设区市“一市一平台”整合。建设省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立省市一体化数据目录体系,也基本建成人口、法人、电子证照、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社会信用等五大基础数据库,有效支撑了全省疫情防控、“不见面审批”“省内通办”和“跨省通办”。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任务分工方案》的要求,持续深化“证照分离”“一业一证”等改革,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提升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质效,强化“苏企通”服务平台建设应用,着力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规范便利的一流政务环境。谢谢!

张叶飞(省政府副秘书长):各位记者朋友,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马上就要结束了。江苏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江苏经济发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一流的营商环境。上个世纪90年代,新加坡在中国选择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就是看中江苏有非常好的人文环境、工商环境、营商环境。江苏省委、省政府一如既往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各级政府亲民亲商,我们有理由相信江苏投资环境会越来越好,营商环境会越来越好。当然各地还有不平衡,还会存在一些问题。记者朋友跟基层接触最多、接触面最广,敏感性很强,希望记者朋友们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帮助我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承担起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感谢各位记者提出非常好的问题,谢谢大家!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