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市淮阴区通过支部领办、示范领跑和产业联盟、区域联动“双领双联”行动,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发展,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的难题,打出‘组合拳’,形成农业示范品牌产业发展矩阵效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村级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1-8月,全区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同比增长2338.9万元,增幅达到56.5%。
一是推动政策“向下移”。有效整合全区力量,推动政策向基层倾斜、资金向基层投入、力量向基层下沉,围绕国企联村、中心村联合党委、产业党建联盟“三驾马车”,积极构建“1235”产业发展新格局,跨村跨镇组建了食用菌、藕虾共养等10个产业党建联盟,组织区属国有企业与20个村开展村企联建,组建30个以强带弱型中心村联合党委实施强弱帮建,择优选取50个效益好、基础好、禀赋好等不同类型村推动示范创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由“单兵作战”转向“集团作战”,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受益村超过130个。
二是结合优势“向上争”。全区各镇村纷纷从实际出发,发展特色产业。该区最大乡镇淮高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2021年度34个行政村中有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低于30万元。镇党委创新思路,整合社会资源,聚力打造农优产品示范区、产业富民先行区。该区淮高镇刘河村、十里村依托淮安师范学院、淮安市农科院技术优势,同时争取到国家资金支持,从无到有将食用菌做成了致富产业。刘河村建起120个大棚,实施稻菇轮作,每亩年收入过万元,比单纯种植稻麦增收7000多元。今年前8个月,刘河村集体收入已超过40万元。大福村将废河塘填平后设立农民创业点,入驻企业14家,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
三是吸引人才“往回流”。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该区将引才育才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该区在各镇街组建13个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建强组织堡垒凝聚人才力量,设立最高50万元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和5万元创业补贴资金,大力培育“土专家”“田秀才”,先后培养各类乡土人才55人。该区将2022年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突破年,建立了“区委+镇街党(工)委+村级党组织”三级联动机制,制定实施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支持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等“1+5”制度体系,配套出台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优惠政策。截至目前,今年全区新增村集体领办合作社62个,支持免息贷款13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