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徐希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智能制造推动淮海经济区智能化升级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生产方式,是制造强国建设和制造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既能减少用工,显著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又能满足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需求,提高有效供给能力。近年来,江苏省深入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坚持立足省情,紧紧围绕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以智能制造引领产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努力打造“智造江苏”品牌,全省智能制造发展取得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是推动智能制造的重点区域。近年来,我厅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徐州、连云港、宿迁等淮海经济区城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一是积极培育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深入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遴选徐工重型等6个示范引领作用强的省级智能工厂项目进行试点建设,认定91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推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向更多行业和区域拓展,进一步提升行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柔性化制造能力和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二是高标准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区。以徐州经开区等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园区以及各类开发园区为重点,培育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区,引导智能制造领军企业和向园区集聚,推动园区构建完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
三是推动智能制造关键装备研发。依托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政策,推动智能制造装备、系统、软件加快发展,“十三五”期间,淮海经济区范围累计认定58个首台套重大装备,推动智能制造装备、系统、软件加快发展,提升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发展水平。
四是加快培育智能制造集成服务商。针对重点产业链智能制造发展的短板和难点,遴选培育专业化程度高、综合实力强、模式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徐州华恒机器人等7家入选。支持优秀服务商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项目。
五是加快智能制造创新平台建设。试点建设江苏省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创新中心,引导和支持各类平台载体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攻关、标准与规范研制,加快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提升专项行动,围绕小微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生产现场管理、加强信息化运用等方面,不断提升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智能制造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考虑并吸收您提出的“加大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力度 、加大本土智能制造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加大改造企业支持力度”等建议,积极会同省和徐州市有关部门,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不动摇,加快淮海经济区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一是加快创新驱动。推动5G、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以及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等新模式在智能制造的应用,继续挖掘和实施一批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示范带动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和不同级别的企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
二是强化基础支撑。围绕智能智造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关键共性问题,立足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加强短板核心装备赶超研发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智能制造装备。鼓励智能制造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软件企业合作,协同推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引进。
三是着力培育生态。围绕智能制造发展的短板和难点,按照立足江苏、基础良好、自主可控、业绩突出原则,继续遴选培育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综合实力强、模式可复制可推广的省内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推动装备、自动化、软件、信息技术等不同领域企业跨领域合作,加快提升专业化智能化系统服务能力,构建完善淮海经济区智能制造生态。
四是加强服务对接。面向淮海经济区重点产业链企业,系统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加强对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的精准指导。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进集群、进园区专项行动,针对行业企业智能制造转型痛点和共性需求,引导制造企业、集成商、金融机构、高校院所加强专题对接,推动全省智能制造从点到面,从企业层面向行业、区域拓展延伸,全面提升淮海经济区智能制造整体水平。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