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002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支持苏北地区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的建议)
时间:2021-09-16 16:32 来源: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字体:[ ]

陆惠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苏北地区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的建议收悉,经商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现答复如下:

我省一直高度重视苏北地区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有力增强了苏北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近年来,省发改委、教育厅、科技厅和工信厅等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高度重视、积极推动苏北地区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在强化创新能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强人才培育和统筹区域发展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一、强化创新载体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一是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近年来,省工信厅积极支持苏北地区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体系。2020年,苏北地区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4家,4家企业通过“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评。积极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试点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3家。二是夯实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省内外科教单位在苏北地区建设一批重大新型研发机构,集聚了一批科技资源,有效支撑了苏北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三是积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省工信厅遴选苏北地区5家企业围绕中药、集成电路、工程机械等领域的5个项目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省科技厅围绕环保装备、功能材料等领域,组织实施了113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推进苏北地区产业向中高端攀升。四是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十三五”以来,省科技厅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支持苏北地区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65项,推动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苏北地区落地转化,培育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苏北地区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苏北地区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大力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培育和争创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在行业内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争创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推进省原创化学药、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为相关行业提供高质量共性技术服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二、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推进智能车间、工厂建设。我省坚持以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十三五”以来,苏北地区共获得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3项、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5个,建成省级智能车间168个,试点建设省级智能工厂9个,其中洋河酒厂“智慧酿造及储存建设智能工厂”项目被列入2020年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名单。二是提升智能制造服务能力。近年来,我省围绕智能制造发展的短板和难点遴选培育了一批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苏北地区智能制造服务能力也在逐年提升,目前全省97家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中,宿迁的正将自动化设备(江苏)有限公司、江苏中科君达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等名列其中。三是加强优秀典型示范推广。省工信厅注重加强各类特色明显、富有成效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应用,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东分院编制《江苏省智能车间建设指南》,先后在南通、苏州等地召开智能车间现场推进会,引导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有效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和智能制造水平。四是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近年来,省工信厅围绕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绿色食品集群,加大统筹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改造升级。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以智能制造赋能高质量发展。结合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智能制造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智能车间名额分配方式,组织专家对《江苏省智能车间建设指南》进行宣传解读,适时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推动专项资金支持方向更加聚焦,进一步提高资金支持强度。针对苏北优势产业重点领域,加强统筹协调和省地联动,强化跨区域、跨领域创新资源的统筹配置和优化整合。加快发展自主智能装备、软件和集成服务商,遴选一批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不断提升苏北地区智能制造服务水平。

三、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建立健全高校科技管理体系。引导苏北地区高校建立健全科技管理体系、制度体系、服务支撑体系,推动“科技改革30条”等科技创新和改革政策落地生效,不断提升苏北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有关高校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科学中心,支持申报各类科技平台,打造集聚创新人才和组织高水平科研的重要载体。三是提升高校基础研究能力。支持有关高校实施基础研究“珠峰计划”,推动高校整合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优质资源,提高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2020年苏北地区高校承担各级各类课题9876项,获授权专利5909件,发表学术论文9509篇,获得各类科学技术成果奖58项,为支撑苏北地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开展“英才名匠”产业人才培训。省工信厅针对苏北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将化工安全、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升级、领军企业家培训等列为重点支持培训方向,2020年苏北地区共开设培训班次41个,覆盖企业管理层、研究人员和一线产业工人等各类学员3170人次,为苏北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下一步,我们将精准对接苏北地区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整合高校人才和各类科技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和帮助苏北地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导高校和地方在信息共享、项目申报、平台建设、人才交流和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合作共建新模式,在联合办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协同创新、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寻求更广阔的合作领域。

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省工信厅每年围绕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安全等重点,在充分调研论证、合理统筹布局的基础上,编制发布年度省重大工业项目清单并组织实施。2021年度省重大工业项目清单中共有项目514项,其中苏北地区176项,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同时,注重加强省内重点产业链的统筹布局和区域协同,避免在部分热点领域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二是健全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去年以来,省工信厅建立了省重大工业项目管理服务平台,完善了月度跟踪调度、季度通报进展、适时现场推进、定期部门会商、滚动实施调整、项目储备管理、目标责任考核、投资风险评估等8项工作机制。通过省市联动、部门协同,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精准推进项目建设。三是围绕产业集群推进技术改造。省工信厅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绿色食品集群,建立了省、市分级调度的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库,持续推进企业大规模技术改造。2021年度,共有1088个项目纳入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库,其中苏北地区项目338个,占全省30%以上。四是推动苏北地区产业协同发展。我省一直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规划和实施,省政府去年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明确,“加快苏北全面融入一体化发展”“增强中心区对宿迁等苏北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宿迁与长三角中心区深层合作”。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苏北地区产业协同发展,认定了一批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和省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指导各地做好基地规划和产业链培育工作,加快推进苏北地区临港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考虑地区产业发展水平,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产业链为整体,推动苏南、苏中和苏北相关领域产业协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在重大工业项目遴选过程中,统筹考虑苏北地区优势和特色,依托省重大工业项目管理服务平台和“1+8”重大工业项目推进机制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积极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效益,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苏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以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共建园区为载体,创新跨区域合作机制模式。以开展省级“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为抓手,坚持“一园区一特色”,通过制定园区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和发展规划,推动南北产业链双向联动与融合。

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希望能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6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