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省工商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建立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深度合作新机制、新平台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结合我厅职能,现答复如下:
我厅一直高度重视并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创新资源的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认定重点产业学院。配合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省级重点产业学院认定工作,遴选一批建设基础良好、产教联动深入、办学和服务成效显著的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试点,引导高校主动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产业办学,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2020年首批认定了15个重点产业学院。
二、深化产才融合。在省人才办的统一领导下,选取智能网联汽车、软件集群为试点领域,会同有关单位分别制定产才融合推进工作方案,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深化省市联动、部门协同的产才融合工作机制为抓手,集聚政策合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协同布局。
三、完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推荐技术创新成果显著的民营企业申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加强示范引领,并通过设置产学研合作的评价指标加以引导。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27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901家。
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面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鼓励龙头企业或重点高校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资本等创新资源,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有1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2家升级为国家级。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成为全国首家由民营企业牵头建立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五、拓展平台服务能力。将制造业创新中心、科研院所等提供创新创业服务的单位纳入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范围,鼓励平台创新服务模式,集聚创新资源,主动对接需求,提供精准服务,为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0年,全省省级示范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服务活动22.4万场(次)、服务企业超过100万家(次),其中公益性或低收费服务活动超过4万场。
委员在提案中提出的民营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创新成果产业化不畅的问题的确存在。下一阶段,我厅将重点推进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修订《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力争年内出台,为中小、民营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深化产学研合作提供法律保障。条例明确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与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与合作,向中小企业开放试验仪器设备,选派科技人员参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促进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研发机构、高校院所等采取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方式,向中小企业转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规定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指导相关高等学校、技工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中小企业急需的创新和专业技能人才。
二是继续深入推进产才融合。总结前期工作经验,进一步扩大产才融合试点范围,围绕工业互联网、纳米新材料、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梳理企业引才、用才、育才需求,摸排产业人才“短板”,建立产才融合推进机制,推动形成部门合力。
三是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汇聚创新资源,聚力提升创新能力。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打通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四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组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围绕“六保”重点任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培训、技术、创业和融资等线下公共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
最后,感谢委员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