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自然资源厅:《江苏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主要内容
发布日期:2021-08-27 10:49 来源: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字体:[ ]

8月9日,《江苏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该规划由省自然资源厅和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主要包括发展基础与形势研判、总体要求、主要内容、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等,共3.6万余字。

一、规划定位

《江苏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江苏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指导“十四五”时期江苏省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战略性、基础性文件,是制定相关专项规划、部署年度工作、安排财政预算、配置资源要素、完善政策体系、开展审计监督的重要依据。

二、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主要成效

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建立,划定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陆域)8474.27平方千米、(海域)9676.07平方千米。落实“重保优供”,省级共批准建设用地11.89万公顷,涉及农用地8.31万公顷;累计批复用海484宗,面积约9.37万公顷。

2.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签订新一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22.31万份。耕地保有量516.38万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92.01万公顷。省级以上公益林38.60万公顷,湿地保有量282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8.9%。实施土地整治项目80404个,整治规模48.07万公顷。

3.自然资源利用效益持续提升。建设用地土地供应存量占比从47.68%提高到65.36%,建设用地地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6%。矿产企业年平均采掘量从2015年的18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59万吨。减少填海面积840公顷。

4.自然资源民生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完成基础地质调查1.77万平方千米。实现地质灾害险(灾)情连续十七年无人员伤亡。单列5%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单列挂钩计划支持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颁发全国第一本不动产权证,不动产登记工作全国领先。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国际层面: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对资源利用的影响倒逼自然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2.国内层面: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要求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系统谋划和总体考量

3.江苏层面:国家战略叠加交融推动国土空间布局和自然资源配置格局统筹优化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要求,落实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要求,高举生态文明旗帜,坚持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发展与安全,深化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创新,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强自然资源整体保护与高效利用,实施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推动自然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保护优先与绿色发展。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土地、矿产、森林、湿地、海域海岛等自然资源系统保护。

2.坚持资源高效与合理利用。推进自然资源利用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和全面节约,提高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提升自然资源利用质量和效益。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保障群众权益和人民福祉作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助力提升人民福祉。

4.坚持系统思维与创新引领。以系统观念、系统方法统筹引导自然资源保护与保障,发挥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创新的引领作用。

(三)主要目标指标

通过构建系统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化的自然资源保护体系、精准化的自然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协同化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体系、法治化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智慧化的自然资源基础支撑体系等六大体系,实现保护优先、空间优化、配置优良和保障优质“四优”目标,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主要内容

(一)构建系统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筑江海河湖统筹的美丽国土空间

1.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基本依据的地位,全省建立四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出台《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明确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目标和总体格局。

2.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按照“生态优先、带圈集聚、腹地开敞”的空间发展思路,推动形成南北沿海差异发展,优化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积极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3.实施向海发展战略。优化沿海地区国土空间格局,加快陆海统筹发展,推进海洋产业提质增效。

4.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强化规划审批与监管,加快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与实施监督系统建设,建立规划监督与评估机制。

5.构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建立覆盖全域全类型、相互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和覆盖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的用途管制制度。探索特殊区域用途管制政策。

(二)构建整体化的自然资源保护体系推动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格局

1.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构建保护有力、集约高效、监管严格的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新格局,创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机制。

2.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自然公园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培育国家公园。全面落实自然保护地管理,建立基本政策法规、建设管理、监督考评等制度体系。

3.严格保护近岸海域海岛。编制海岸带综合保护和利用规划,优化海岸带空间布局,实施海岸线分类管控。严格控制海域海岛开发规模。

4.加强矿产资源保护。进一步提高全省绿色矿山建设水平。持续推动全省矿业绿色发展。划定并明确重要矿产资源保护矿区名录,明确保护矿种及其保护区域。

(三)构建精准化的自然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推进用地用海用矿精准供给。优化全省土地利用计划分配方式,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对重大项目施行用地核销制。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等用海。加大调查勘查投入,力争找矿新突破。

2.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加快城市更新与地下空间开发,鼓励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创新,支持低效工业用地复合利用和用途合理转换。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积极盘活存量农村建设用地。

3.提升海洋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探索滩涂资源多元化利用模式,提高已围滩涂综合开发利用效率。支持科学利用沿海风能资源,优化海上风电开发布局。

4.推动矿产资源高效利用。鼓励和引导矿山企业规模化开采,进一步优化矿山规模结构。鼓励推广矿产资源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推进矿地融合发展。加快地热等绿色清洁能源资源利用。

5.推动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坚持和完善林地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定额管理,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加强丘陵山区次生林、绿色通道和淮北杨树速生丰产中幼龄林抚育,加大用材林基地建设。

(四)构建协同化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体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1.加快形成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新格局。打造“两纵三横六区七类多层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格局。

2.推进矿山修复与丘陵山地生态系统保育。实施废弃矿山和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程。开展丘陵山地生态保护与保育。

3.实施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开展国土空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因地制宜解决耕地、林网相对破碎化等问题,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性经营,全面改善整治区域自然生态景观。

4.加强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太湖、洪泽湖、固城湖、滆湖、骆马湖、高邮湖等大型湖泊及里下河低洼湖荡和其他塘库湿地保护。

5.强化海岸滩涂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严格控制自然岸线占用,持续实施海岸线生态化改造与保护。加快扁担河、故黄河口、灌河口、临洪口、埒子口等重要入海河道河口湿地的保护修复。

(五)构建法治化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

1.健全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健全海域海岛滩涂资源产权制度,完善探矿权、采矿权与土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衔接机制。

2.推进自然资源资产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构建“保护产权、同权同价、维护契约、平等交易”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创新开发区土地资产配置机制。持续推进补充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

3.深化自然资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国务院委托用地审批权试点,做好省政府用地审批权委托下放工作。推进全省用地预审、用地报批与城乡规划许可“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探索开展省以下矿业权分级审批管理制度改革。

4.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我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制度。构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完善执法监督机制。

5.提升自然资源法治能力。制定出台《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管理规定》。扎实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清零”行动等各类专项行动,深化整治自然资源领域扫黑除恶行业乱象重点问题。

(六)构建智慧化的自然资源基础支撑体系夯实自然资源治理基础

1.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加强陆海、省市县测绘基准一体化建设、更新和服务。持续开展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基础与专题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更新。统筹建设省域时空三维地形场景和城市三维模型。

2.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和确权登记。全面推进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和专项调查。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的实物量清查与价值量核算。全面铺开、分阶段推进全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

3.加快自然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设省、市、县、乡四级自然资源网络,省、市两级“自然资源云”,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网络信息安全工程。

4.强化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监测与预警体系。常态化开展地面沉降、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常规监测。加快覆盖江苏近海的海洋灾害智能网格预警报系统建设。加大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力度。

5.健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体系。推进自然资源关键技术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五、重大工程

(一)保护与修复类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实施耕地利用状况动态监测与质量提升工程。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重点围绕江河湖泊、丘陵山脉等重要生态区域,实施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工程、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国土空间生态监测评估工程。

(二)高效利用类

为全面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着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节地提效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程、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工程、江苏省干热岩资源勘查开发示范工程和矿地融合创新示范工程。

(三)基础支撑类

实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程,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程、江苏省自然资源大数据平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云平台)工程、公益性地质调查工程、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工程、淮海经济区(江苏域)综合地质调查工程、新型基础测绘建设工程、地理信息服务提质工程,为生态文明提供安全保障。

(四)综合管理类

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与实施监督系统,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监督提供基础依据。以国土三调成果为基础,实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程。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工程。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二)强化组织保障。

(三)加强制度建设。

(四)严格规划实施管理。

(五)积极凝聚社会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