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484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快我省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利用,助力流域内乡村振兴的建议)
时间:2021-07-14 17:09 来源: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484号提案的答复 字体:[ ]

隋旺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省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利用,助力流域内乡村振兴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

黄河故道是苏鲁豫皖的金色纽带,历史遗存丰富,文化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我省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推进黄河故道区域的旅游发展,着力发展生态旅游,将黄河故道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列入全省旅游发展规划,出台支持其旅游发展的政策、文件,夯实黄河故道旅游发展基础。围绕黄河故道打造,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调遗产挖掘保护

徐州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遗存丰富,也是省大运河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大运河江苏段文化带建设四个核心城市之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积极支持徐州文物保护工作,积极支持黄河故道沿线各项文物资源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黄河故道沿线遗址遗迹资源120处,其中国保单位3处(汉楚王墓群、户部山古建筑群、下邳故城遗址)、省保单位14处(山西会馆、土山汉墓、徐海道署、乾隆行宫、湖陵城遗址等)、市县级文保单位103处(黄河故道护河堤、广运仓遗址、奎山塔遗址等)。除此之外,还有黄楼、五省通衢牌坊、镇河铁牛、汴泗交汇碑、孔子吕梁观洪处、百步洪等众多历史遗迹;非遗项目资源65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7项(徐州剪纸、徐州唢呐、徐州梆子、江苏柳琴、徐州琴书、徐州香包、丰县糖人贡)、省级非遗项目20项、市级非遗项目38项。以徐州、宿迁为中心的楚汉文化片区已经成为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重视规划编制

加强对黄河故道区域编制相关发展规划的指导。依托江苏旅游智库的智囊服务功能,为苏北各地旅游发展提供规划咨询服务。指导徐州市编制了《徐州市黄河故道沿线综合开发文化建设专项规划》、《徐州市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黄河故道文化旅游发展建设的总体定位、目标任务和空间布局、发展模式,为徐州市黄河故道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提供指导。指导宿迁市编制了《宿迁市古黄河富民廊道文化旅游专项规划》,突出了古黄河旅游生态经济廊道的重要空间布局。淮安市出台了首部地方性法规《古淮河保护条例》,以法定的形式强化黄河故道的规划建设、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特别是提出了强化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生态搬迁补偿机制。指导盐城市编制了《盐城市“十四五”黄河故道地区发展规划》,统筹考虑黄河故道旅游资源开发建设。

(三)加强文旅资源保护利用开发

近年来,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对黄河故道区域文旅产业发展的行业指导,不断加大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力度,对照标准打造了徐州吕梁风景区(4A)、徐州博物馆(4A)、徐州乐园(4A)、睢宁水月禅寺景区(4A)、中国杨树博物馆(4A)、洋河酒文化旅游区(4A)、淮安龙宫大白鲸景区(4A)等一系列高等级旅游景区;铜山汉王村、北村、睢宁高党村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村等一系列乡村旅游产品;吕梁山、大龙湖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丰县黄河故道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宿迁古黄河公园(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等一系列生态旅游产品,力求开发精品旅游项目,提升区域旅游产品的吸引力。2021年,徐州黄河故道乡村田园风情游线路入选文旅部、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300条全国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

(四)注重旅游环境营造

注重对黄河故道沿线生态廊道的打造,通过沿岸风光带、亲水景观、湿地公园、绿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黄河故道区域的旅游景观质量,营造良好游览氛围。近年来,宿迁市建设了古黄河生态廊道、淮安市打造了古淮河生态廊道,徐州市打造了古黄河公园、姚集房湾湿地公园等一系列景观提升工程,改善了沿线生态环境,完善了旅游配套,提升了旅游服务水平,较好地改善了黄河故道区域的旅游环境。

二、下一阶段工作

我们将认真吸纳您的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突出文化引领作用,加强文旅资源开发和遗产保护,将黄河故道遗产文化融入到汉文化大系统中去,全方位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积极支持黄河故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前期研究基础。黄河故道涉及江苏、安徽、河南三省,以及省内宿迁、淮安、盐城等多市。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积极支持徐州市根据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试行)》的相关要求,牵头开展相关价值研究、提炼、阐释工作,做好相关遗产资源的调查、公布和保护工作,提高改善徐州市文物保护管理和宣传展示水平,争取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二)坚持文化为魂,加强遗产保护和文旅融合

发挥黄河故道流域遗产承载文化深厚、流淌伴生文化丰富、地域积淀文化多元、历史凝练文化雄浑的优势,在黄河故道沿线旅游业发展中深度挖掘和彰显历史文化底蕴,用文化增加旅游附加值,推动旅游特色化、品质化发展,做到将人文底蕴优势与旅游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进一步挖掘和保护流域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性地打造文博场馆、非遗传习所等文化场所,通过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创新内容表达和展览展示手段,丰富拓展文化交流互鉴载体与渠道,实现文化高效能传播。

(三)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继续打造优质产品

加大对流域区域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支持力度,深度融合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大力推动旅游主导型乡镇、旅游田园综合体发展。加大对流域地区4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的支持力度,加强行业指导、监管,促进品质提升,加强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

(四)支持黄河故道区域旅游营销和品牌建设

推动黄河故道地区旅游品牌彰显生态优势,深挖人文内涵,强化黄河故道区域作为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支持其打造一批品牌旅游线路、品牌旅游企业、品牌旅游节庆,整合资源打造水韵风光、生态休闲、民俗风情、楚汉文化等系列旅游产品品牌,形成集群放大效应。有效整合沿线旅游产品,策划沿线旅游线路,并积极向外推介。鼓励黄河故道区域打造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加强与山东、河南、安徽等黄河故道流域省份的合作,提升黄河故道区域的品牌影响力。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创新智慧旅游营销方式,向国际社会全面展示真实、立体、发展的黄河流域,提升黄河整体辨识度和国际影响力,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

衷心感谢您对江苏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热忱欢迎您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促进我省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6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