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836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持续推进徐州连云港联动发展建议的提案)
时间:2021-07-12 10:33 来源: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字体:[ ]

史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推进徐州连云港联动发展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徐州和连云港都是国家明确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同属苏北地区,也是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的主要城市。近年来,徐州市加快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连云港抓住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和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资源流动进一步加强,为两市深化合作、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推进徐州连云港联动发展,发挥“1+1›2”的效应,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有重大意义。

一、关于推进徐州和连云港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考虑

徐州和连云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社会往来密切,具备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为支持徐州和连云港发展,2016年,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全面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意见》《关于将连云港建成我国沿海新型临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意见》,为两市的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我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大力促进省域一体化、全力推进苏北地方振兴发展、深层次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作出重要部署。2020年下半年,我委对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重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提出“聚力打造淮海经济区徐连宿先行区”,是推进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促进苏北地区抱团发展的现实举措。下一步,我们将以进一步融入重大区域战略布局、推进淮海经济区建设为重点,促进徐州、连云港加快构建一体化发展理念和相关体制机制,支持搭建平等协商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为提升苏北地区综合实力、促进我省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二、关于全面加强政府治理体系建设

一是打造协同发展的营商环境。促进徐州、连云港两市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统一市场建设,营造规则统一开放、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标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各类企业主体、不同层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共同参与的合作平台。

二是强化市级政府间的沟通和对接。提升市级层面互访频率,在思想认识上形成共识、凝心聚力,共同成为推进淮海经济区建设的铁阵强军;在城市发展上加强协作、相互支撑、携手共进,推进规划管理、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对接、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保共治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从虚到实、从易到难,确定一些重点原则,以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为目标,有序推进一批重点事项、重大项目,为打造淮海经济区先行区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关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互联互通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全面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规划建设徐连直通运河,加强中欧班列合作,积极发展高铁货运,提升现代物流发展水平,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东段开放高地。加快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30万吨级原油码头、徐宿连内河航道、连云港新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规划衔接,共同努力,争取将两市更多的诉求纳入到国家和省相关规划,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前提,为两市协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联动塑造开放发展新优势。加快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建设,完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出海口基地等重大载体平台功能,支持徐州复制连云港片区相关经验做法,在共享自贸区海关、国际金融、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等方面取得突破。全面建设徐州淮海经济区国际陆港和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共同构建多式联运体系,支持连云港和徐州联合建设“一带一路”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标杆示范,扎实推进连云港海港、徐州国际陆港、淮安空港相互支撑的现代物流“金三角”建设,拓展开放新空间。

三是进一步加强区域产业协作。发挥比较优势,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建设以徐工集团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全力加快连云港国家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做强做优新医药、现代物流业,多渠道探索与徐州市合作联动的途径和方式,力争实现共赢发展。推动设立新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绿色化工等行业联盟,共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加强旅游一体化和沿东陇海线旅游品牌打造,联手开拓国内旅游市场。

四、关于强化徐连协同发展的政策支持

因地制宜发挥基础优势,各美其美彰显产业特色,主动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切实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发展,充分激发两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在环保联防联治方面,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携手开展区域大气、水环境管控和治理,加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生态治理合作对接;在公共服务融合方面,推动两市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疫情防控、知识产权保护等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打造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样板;在科教协同创新方面,深化开发园区、创新平台合作共建,推动建设一批创新技术共性研发平台,支持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与江苏海洋大学开展科研、人才培养对接,整合提升两市产学研合作水平。我们也将结合向海发展、苏北振兴等区域战略,针对徐州和连云港协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和精细度,助推两市在新时期取得新发展。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希望您继续关心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2021年6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