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周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精准扶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民营经济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动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旗帜鲜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紧紧围绕“六稳”,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力度,着力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环境。
一、关于解决民营企业用工难问题
“用工难”、“招工荒”已成为长期困扰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这一问题表现尤为突出。为着力破解这一难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省牢固树立服务劳动者和服务企业“双服务”理念,出台降本、减负、援企、稳岗系列具体政策举措,有效缓解民营企业用工问题。一是加快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中小企业放宽裁员率标准并实施免申报简易程序,向29.7万户不裁员少裁员企业返还资金13.7亿元,工作进度全国领先。同时,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服务业企业大幅提高返还标准,扩大政策受益面。二是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和指导服务力度。大力实施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人员就业。疫情期间,共发放社保补贴875万元、岗位补贴1913万元,并按职业介绍成功人数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放就业服务补助。三是持续优化就业服务保障。有序恢复公共就业服务场所求职招聘活动,全面开展“百日服务攻坚、百万岗位推送”大型公益网络招聘行动,适度举办专场、定向、巡回招聘活动。开放线上失业登记和常住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服务,开展岗位空缺情况调查,提升劳动要素配置效率。扩大青年就业见习规模,加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服务。推进实施与四川、安徽、陕西等地劳务合作协议,深化与湖北各地劳务对接。四是着力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争取不裁员少裁员。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调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预研预判可能出现的争议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切实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二、关于继续出台人才引进激励政策
人才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创新人才工作,营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更有效率、更加精准的人才服务,是我省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以民营科技企业需求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团队计划等品牌人才工程,2019年省双创计划立项支持双创人才548 人,双创团队 45 个。二是深化产才融合发展。制订出台“双招双引”、人才金融等政策,深入实施“千人万企”科技政策服务行动,组织 1493 人担任企业科技政策辅导员。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科技镇长团”“科技副总”“产业教授”选派工作,带动8万多名专家教授常年活跃在创新一线,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考核认定机制,首次向民营企业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出台《关于优化人才服务的实施办法》,推出落户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更具吸引力的支持政策,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
三、关于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科技投入
民营企业是改革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省民营企业通过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开展科技协作,获得了更大市场机遇,实现创新增长。一是切实加大创新政策支持力度。强化企业创新普惠性政策支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在全国率先出台《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核查异议项目鉴定处理办法》,税务机关对企业享受加计扣除优惠研发项目有异议的,企业可以申请进行鉴定,确保企业充分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强化科技金融支持作用,构建以“首投”“首 贷”“首保”为重点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缓解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苏科贷”累计向民营科技企业发放低息贷款 569亿元,“苏科保”带动保险机构向 850 家民营科技型企业提供 580 亿元科技创新风险保障。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全省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 848 家,在孵企业超过 3.4 万家,其中国家级219家,国家级孵化器数量、面积和在孵企业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二是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抢占技术制高点,培植核心竞争优势。支持企业依托高水平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显著增强企业原始创新动力和能力。实施“企业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计划”,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培育库,着力把研发机构建设在企业,全省 2439 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中 75%以上设在民营企业,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民营企业 873 家。三是不断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知识产权服务等领域布局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近 270 家,年均服务民营科技企业超 20 万次。深入推进校企合作,鼓励民营企业与知名高校院所开展联合研发,实现国内“985”高校与我省合作全覆盖。持续推进“校企联盟”行动,支持省内外高校院所学科团队与我省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目前全省“校企联盟”超 1.3 万个。加大创新成果转化力度, 2019年度,由民营科技企业牵头实施的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达 165 项,省拨资金 7.5 亿元。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希望您继续关心关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2020年6 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