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李堡镇:“富民强村”铺就小康路
时间:2020-12-11 08:54 来源:新华日报 字体:[ ]

前不久,海安市李堡镇杨庄村获评“全国文明村”。“能跻身全国文明村行列,全村村民高兴得不得了,说明我们的小康建设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该村党总支书记张宇森说。

怎样推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李堡镇大力开展富民强村行动。今年,李堡镇实现村营收入50万元以上村全覆盖,平均达到106.67万元。到10月底,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超过2.4万元,建档立卡户平均收入也达到了7000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围绕农民技能需求和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李堡镇这几年持续开展个性化定制培训活动,开办厨师、电焊、养鸡、种植葡萄、火龙果、蔬菜等各类技能培训班。中凌村12组村民杨兴根通过参加培训,掌握了养鸡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今年,他建了4个养鸡大棚,养了约8万羽鸡,每天产蛋8000多斤,全年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

面对疫情冲击,“点对点”促进就业。今年年初,农民工外出务工受阻,李堡镇在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李西村27组村民黄井元是一名电焊工,因为疫情,今年没有出去务工,通过参加镇里的招聘会,成功被鑫海亚公司录用,现在月工资8000多元。他说:“在家门口能就业,既能照应家,又能赚钱。”

突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帮到人”。李堡镇建档立卡户共有620户1090人。该镇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把解决经济薄弱村、贫困户与可持续致富有机结合,制定出“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的扶贫方案,多措并举给与帮扶。久久乐农场老板印峰聘请蒋庄村的陈十俊、王银龙、张余等20名建档立卡户村民到农场里工作,现在,这些村民一年都有两万多元收入。

引导村民顺应时代发展,把握电商“新风口”富起来。李堡镇通过“互联网+农产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该镇已培育了15家农产品电商主体,入住抖音、“寻味海安”公众号、淘宝、阿里1688、微店等平台,主要销售麻虾酱、大米、草鸡蛋、羊肉、百叶、时鲜蔬菜水果等。为推进“一村一品一主播”工程,李堡镇挖掘各村“主播苗子”,启动“红色主播”养成计划,采取“以干代学”方式,通过“理论+实战+课后辅导+线上”培训模式,培养本土电商技能型人才。有36名主播学员的首次直播节活动,2小时点击量超14万次,带货量超过100单。

村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有保障。

李堡镇推动村企对接,携手共走“振兴路”。今年,该镇围绕“人、钱、地、村集体经济”四个方面,摸清自身“家底”,梳理结对村需求,编制企情指引,供村企“寻亲结缘”。到目前为止,全镇18个村都已通过“自由恋爱”,与各自的企业成功对接。南通广益机电有限公司是李堡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多项产品通过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公司与李灶村对接后,确定合作新上智能机器人生产项目,该项目李灶村出资400万元,占股30%。目前,项目出产的新产品果园农药喷洒机器人、割草机器人、开沟机器人、采摘机器人已经成了市场抢手货。

要强村,就必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李堡镇光明村通过发展设施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农村经济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江苏海安卫东富民合作社张卫东介绍,光明村种植业劳动力老龄化日趋严重,针对设备老化、知识老化、技术老化等问题,他们改进传统种植四茬甚至五茬轮作方式,只种三茬,让耕地轮作休耕,冬季翻耕施肥,早春再行育种,既减轻化肥对土壤环境的副作用,还分解了积存畜禽粪便,解决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去年,他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村里50亩地,用于“莴苣、冬瓜、豇豆”三茬轮作,亩收入达到2.3万元。

有项目,才能增加营收。杨庄村智慧农业园区是李堡镇今年重点打造的农业项目之一,计划构建特色工业产业带、现代农业产业带、经济林产业带、旅游文化产业带。目前,该园区初步形成了“四带一环、产居融合”的发展格局,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所、直播平台、产学研基地。良好的环境引来众多项目。奕森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生产柚子、李子、梅子、水果馅料、水果冻品等深加工食品;南通铖缘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进行秸秆收储、加工。

村里有了钱,美化村庄有了底气。李堡镇党委书记许栩介绍,杨庄村高质量通过了省美丽乡村验收以及南通市人居环境提升“百千工程”示范村验收,蒋庄村获评南通美丽宜居乡村,被推荐为江苏省美丽宜居乡村,李灶村通过省级绿化示范村验收,丁所村入选第一批江苏省传统村落,中凌村通过南通市人居环境提升“百千工程”示范村验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