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丁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协同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省以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为目标,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测试验证、标准体系建设、车联网应用等重点工作,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集聚发展。2018年,全省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达到94.06,总体水平居全国第三,省区第二;两化融合水平指数达到60,位居全国前列;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39万亿,信息消费规模达到5074亿元,增长率超过12%;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相关的企业达110多家,总产值超过165亿元;以无锡车联网城市级应用、常州ITS智能交通控制网、盐城智路等为代表的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汽车电子标识、环保物联网等一批应用项目和行业平台有力推广。一是制定发展政策。省工信、发改、科技、公安、财政、科技、市场监管、通管局等8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江苏省推进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苏工信产业〔2019〕248号),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推动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细则》《关于做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公共开放道路认定的通知》《智慧江苏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扬子江城市群信息化协调发展实施意见(2018-2020年)》和《江苏省公安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重点任务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先后印发,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智慧江苏、道路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明确了管理要求和目标举措。二是推进技术创新。推动成立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联盟、制造业创新中心,汇聚产学研用创新资源,积极开展试点应用,推动技术发展和产业转化。三是优化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服务。依托公安部交科所,交通部ITS中心智能交通研究院建设国家级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认证中心,搭建封闭、半封闭测试环境,丰富应用场景,强化仿真测试和实景测试能力建设。四是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发布《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推动建立省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推进标准体系建设,计划到2022年,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5项以上,制定地方与行业标准20项以上,团体标准30项以上,争取参与制定5-8项国际标准,基本建成完善的产业标准体系。五是推进车联网应用。建设基于4G的车联网基础设施网络,搭建应用服务平台,推进跨行业数据平台融合,提升车联网应用能级,探索可行的商业模式,打造开放融合、创新发展的产业生态,不断扩大车联网用户规模,为全国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六是协同推进智慧江苏建设。加强跨部门协同联动,在政务服务、民生服务、企业服务、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推动实施30项智慧江苏重点工程,联合省有关部门开展40项智慧江苏行业示范工程建设,支持智慧健康、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一批智慧江苏重点工程项目。七是推进智慧交通平台建设。2016年5月起正式启动江苏公安“智慧交通”一期建设。制定《江苏公安“智慧交通”总体技术方案》,从技术层面确立建设标准和发展方向,先后自主研发江苏交警移动执法、机动车缉查布控、高速公路勤务管理、恶劣天气管控等应用系统,公安、交通等部门合作开发了“一车三方”、“一路三方”和高速公路指挥调度系统,初步搭建起集实战指挥、源头监管、研判决策、执法监督、民生服务五大应用于一体的江苏公安智慧交通警务平台。八是开展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建设。研究推进建设面向城市公共交通及复杂交通环境的安全辅助驾驶、车路协同等技术应用的封闭测试区和开放测试区,形成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实体原型系统和应用示范基地。开展智能化基础设施设计指南等相关研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推进机制。一是细化实施方案。落实工信部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明确工作举措和保障措施,按照项目式、清单化推进实施。二是成立工作专班。会同省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成立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系统梳理《江苏省推动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的任务清单,明确责任部门,倒排时间节点,系统推进实施。三是建立推进机构。依托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会同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核心单位,建立第三方产业发展推进机构,优化对企服务,强化行业沟通,推进产业发展。
(二)建设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一是推进无锡城市级LTE-V2X项目建设。推动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构建、联网和信息开放,改建扩建覆盖城市主要区域的车联网基础设施,升级路侧设备,进一步完善身份认证、安全防护、路侧边缘计算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可视化运维系统。二是探索商业运营模式。探索PPP建设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验证成熟一批商业模式。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有关部署,积极开展ETC等装置标准研究,推动产品研发推广,加快新申请车型ETC车载装置选装工作。三是丰富应用场景。在快速公交车道、景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机场、港口等限定场景开展基于LTE-V2X 的自动驾驶示范应用。鼓励发展共享汽车、智慧旅游、便捷商务、车载娱乐服务等新型出行信息服务。在公安、交通、环保等领域探索开展基于汽车电子标识的智慧交通综合管理、路网综合信息服务、公路应急救援、重点车辆的尾气排放在线监管等综合监管应用示范。四是积极筹备召开国家车联网专委会第三次会议。加强与工信部、无锡市沟通衔接,配合工信部做好国家车联网专委会第三次会议筹备工作,并在会议期间展示我省车联网产业发展成果。
(三)打造产业发展生态。一是强化标准供给。建立省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构建全面的标准验证与测试环境,加强跨部门、跨行业协同,全面参与车联网相关的各类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研制,加强车联网标准与智慧城市建设等相关基础设施标准之间的衔接。二是推广无锡模式。支持南京、常州、苏州、盐城等具有先发基础的地区加强与无锡对接,借鉴无锡市在车联网项目推进、网络架构、应用探索、工作机制等领域内的先进经验,在本地区具备条件的特定场所开展车联网应用试点,扩大应用规模。三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推进无锡、常州、苏州、盐城等地开展智能道路建设,对照开放道路认定管理要求,加快推进认定一批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开放道路,为技术研发测试提供良好环境,加快引进一批国际领先的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四是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推进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认证一体化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建立三省一市常态化协同工作机制,发挥我省在产业配套、人才队伍、企业研发、测试机构、封闭场地等领域比较优势,广泛开展政府、企业、研发机构等层面沟通交流,加快实现测试结果互认、资源共享,共同建设世界级的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
(四)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合理推动产业布局。加快形成空间规划合理,产业协作密切的产业布局。二是培育骨干企业。分领域梳理全省骨干企业名单,建立“一企一档”“一企一策”工作机制,加强与省内大企业、大集团沟通对接,积极引导具备资本实力和基础的大企业集团加快在车联网相关技术、产业领域布局,培育新业务板块和和经营增长点。三是加快产品开发。聚焦车联网应用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关键领域,开展先进技术产品申报,遴选省内一批先进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并最终形成一批技术领先、性能可靠的新产品和服务平台,抢占车联网终端市场。
(五)推动智慧江苏建设。一是推进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建设,统筹整合扬子江城市群基础设施资源、数据资源、业务应用与服务体系,推动基础地理信息与行业专题数据融合,为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各种智慧城市专业领域提供基础信息服务。二是整合交通行业数据资源。建立交通运输数据采集与共享交换体系、数据治理管控体系和数据应用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交通运输大数据,为交通基础应用平台建设提供支撑。三是建设智慧江苏云服务平台。实施智慧江苏云服务提升计划,建设交通云、教育云、医疗云、财税云等一体化云服务平台。四是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布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智能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六)协同推进智慧交通管理。一是继续推进智慧交通平台建设。在高质量完成一期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积极筹划二期建设项目,并在全省范围内做好一期建设成果推广,提升项目转化效益。二是着力打破信息孤岛壁垒。按照《江苏省公安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重点任务三年行动计划》,完成省级数据集中工程,实现全省公安交管信息系统数据和应用的集中管理,推动交通、安监、银行、保监、农机、气象等部门数据融合,全力打造公安交管“数据大脑”。三是不断深化交管工作创新。积极探索车路协同运作模式,研究车联网技术应用,鼓励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开展试点,成熟后向全省推广。
同时,我们将认真吸纳丁磊委员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积极会同省发改、科技、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为着力点,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推进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协同发展,加快涌现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实现产业发展和示范应用协同并进。
2019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