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杨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江苏率先抢占“再电气化”高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我省能源发展情况
近年来,省发改委(能源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高质量提升能源保障能力,系统化推进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发展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标志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一是能源结构总体优化。2018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约3.2亿吨左右,增速1.9%,非化石能源消费、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双双达到10%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2630万千瓦,占省内电力总装机比重首次突破20%大关(20.8%)。二是电力保障持续加强。全省电力装机1.26亿千瓦,其中煤电、天然气发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分别约为7880万千瓦、1500万千瓦、300万千瓦、2630万千瓦,煤电占比同比下降了2.8个百分点。田湾核电7、8号机组已列入中俄战略合作重大项目。三是绿色能源提质发展。2018年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分别约为1332万千瓦、864万千瓦、160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303万千瓦)和分布式光伏(540万千瓦)装机规模分列全国第一和全国第三。四是天然气保供有力推进。中海油滨海LNG接收站、中石化青宁线获国家核准,建成投运金坛地下储气库、广汇启东LNG转运站储罐。2018年全省天然气利用量270亿立方米,规模继续位居全国第一。五是减煤工作进展顺利。2018年全省煤炭消费总量比2016年同期减少约1800万吨以上,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首次降至60%以下。
二、关于能源生产环节“再电气化”的有关情况
(一)关于储能项目。我委积极支持电化学储能试点示范应用, 2018年已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镇江10万千瓦电化学储能项目,省电力公司、南瑞集团、中天科技等省内企业已积极参与了相关研究和建设工作。目前,电化学储能核心技术尚在不断突破,建设成本尚在不断下降,国家具体应用政策尚在研究制定,我委将在试点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项目必要性、系统集成、调度运行等研究,结合国家电价政策,有序推进电化学储能产业健康发展。
(二)关于区外来电。2018年我省区外来电最大电力达到2103万千瓦,占全社会最大负荷的20%,全年消纳区外电量1021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7%,同比增长16%,相当于减少省内煤炭消费约4300万吨,为我省电力保障和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现已基本建成“一交三直”特高压输电通道,四川白鹤滩水电送电江苏800万千瓦项目预计今年获得国家核准,2021年建成投运,新疆准东~华东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预计分电江苏25%,陕西彬长特高压送电江苏的项目前期工作也在有序开展。
(三)关于能源互联网。根据国家能源局的部署,我委在积极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多能互补等示范项目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服务于苏州同里全域的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规划建设,培育综合能源服务新业态,建设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助力我省形成以综合能源、智能电网、智能传感、先进通信、平台集成为重点的能源互联网产业集群,促进形成江苏经济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关于能源消费环节“再电气化”的有关情况
我委协同省有关部门和省电力公司等企业,结合苏北、苏中、苏南的区域特点,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加工、港口岸电、燃煤锅炉治理、居民家庭电气化等重点领域“再电气化”工作。2018年,已创新完成了20万亩“虾稻共生”电气化养殖试点,推广粮食电烘干设备1339套,建成苏州同里全电气化街区,实现京杭运河水上服务区岸电互联互通全覆盖,实现省内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替代,支持苏宁易购等深入推进居民家庭电气化,全年共完成替代电量153亿千瓦时,节约标煤6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25万吨。下一步,我委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在南京、南通、泰州等地建成一批岸电示范项目,在南京、常州试点内河千吨级纯电动运输船,在镇江试点电动渡轮替代燃油渡轮,并全面推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气化,实现地区农产品电烘干覆盖率达到30%,积极推动30万千瓦及以下不达标燃煤自备机组实施清洁替代。因地制宜推进居民电采暖,在有集中供暖需求的徐州等地区,大力推广蓄热式电采暖技术。计划2019年建成长江流域岸电系统100套,推广农产品电烘干设备3500套,推广电锅(窑)炉1000台。
我委将在能源生产、消费等环节切实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引导清洁、绿色、安全、高效的能源发展新格局,持续提高电力等清洁能源比重,推动“美丽江苏”建设迈上新台阶。
感谢您对我省能源工作的关心,希望您继续关注支持我们的工作。
2019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