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向改革创新要动力
时间:2018-09-21 08:18 来源:新华日报 字体:[ ]

40年前,改革大幕从农村拉开。40年来,农村发展翻天覆地,农民生活日新月异。20日,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在南京召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农业与农村改革座谈会,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基层单位的多位参会者,畅谈40年来我省农村变化,探讨农村未来发展。

“我们农村越变越好”

1981年3月4日,《人民日报》一篇《春到上塘》为题的报道,让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响彻全国,垫湖也由此成为闻名全国的“大包干”典型。

“我们农村越变越好。”上塘镇副镇长李帅说,原来多穷啊,而现在垫湖村1460户农户全部住进敞亮的康居房,收入来源也多了, 依靠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集群等新型农业组织,农民除了有土地租金保底收入外,还可以享受二次分红,公共服务配套也不断完善,日子越来越美。

因为改革创新,带来经济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条件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我们早就是全国三家实现‘淘宝村’全覆盖的乡镇之一。另外,还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态环境治理全覆盖、文化基地全覆盖。”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镇长王前锦自豪地说,最根本变化是老百姓的理念发生变化,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观念和意识,成为大家共识。

省农委主任杨时云说,江苏在农业和农村改革领域,探索一批“江苏路径”,创新一批“江苏模式”,形成一批“江苏标准”,打造一批“江苏样板”。推进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探索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探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探索提出新一轮农村改革确权、赋能、搞活的“江苏思路”,这一系列成功实践,不仅为江苏农村发展开创了新局面,也为全国农业和农村改革贡献力量。

改革是重要法宝

40年发展历程,证明了改革的活力。面对未来发展,改革依然是乡村振兴重要法宝。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深化农村改革“扩面、提速、集成”三项新要求。

杨时云说,江苏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需要运用系统性思维,统筹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改革。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确保农民能够分享改革红利。一方面引导小农户加快与现代农业衔接,另一方面更要落实好第二轮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重大政策,保障农民稳定的经营预期。另外,还要扩大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阳光行动”,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邳州市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创新开展公共空间治理,通过对公共资产资源全面治理,推动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同时还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改善人居环境。

省政府研究室的古晶日前对农村商业组织变革进行了调研。她认为,没有产业支撑,就难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没有优质商业服务的乡村,要素流动就缺少枢纽,市场潜力就难以释放。“只有善于创新商业组织,整合城乡资源,才能够释放农村市场巨大活力,推动产业快速成长,加快资源向财富转化,进而繁荣农村经济。”

座谈会上,省政府有关领导提出,要牢守改革底线,深化农村改革。不管怎么改,不能把耕地改少,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在这个基础上,积极试、大胆闯,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添活力。

发展瓶颈亟待解决

21日,2018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大幕开启。这个最初以向社会推介本地休闲农业的活动,已成为全国休闲农业著名品牌。南京市农委总经济师湛中林说,40年来,农业的功能一直在不断变化,从最初以解决温饱为主,发展到以提高收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随后是满足休闲需求的都市农业,再到现在现代农业阶段,不断变化的目的是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休闲农业、智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要求引领之下,我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载体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看到可喜成就,也不能忽视存在问题。40年来,虽然农业和农村取得翻天覆地变化,城乡融合加速推进,但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农村年轻人进城务工,未来谁来种田?农民财产性收入如何增加?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农村土地资源活力?如何实现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如何改善苏北农民居住条件?农业科技创新怎么做……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