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区域医疗服务中心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和市域内基本医疗卫生资源按常住人口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省级及以上分区域统筹配置,整合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基本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省域内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省政府出台的《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7-2020年)》明确提出,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现状,优化不同区域、类型、层级的医疗卫生资源的数量和布局,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要综合考虑城镇化、人口分布、地理交通环境、疾病谱等因素合理布局公立医院,省级重点办好省办医院,规划建设苏南、苏中、苏北区域性医疗中心;各设区市政府主要办好1-2所三级综合医院、1所三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根据需要规划设置相关专科医院。《徐州市“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提出,医疗资源配置坚持政府主导、优化布局和结构、控制总量、发展特色的主线,原则上政府不再新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政府投入重点放在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薄弱专科医疗机构建设。对现有医疗资源以加强内涵建设、切实提高效率为主要目标,提高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率。新增医疗机构的设置重点为医疗资源薄弱地区、薄弱专科,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举办一定规模、有专科特色的医疗机构,并划定了资源控制区、资源稳定区和资源发展区。经过长期发展,徐州医疗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至2017年底,徐州市共有各类医疗机构4381家,占全省总数的14.09%,位列各市之首;各类三级医院16家,其中三级专科医院6家,仅次于南京市;医疗机构床位数55589张,占全省总数的11.83%,仅次于苏州市,基本奠定了苏北区域性医疗中心地位。
你们的建议对于加快徐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助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下一步我们将以规划为引领,积极支持徐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一是加快发展社会办医。按照国家和省政府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要求,放宽社会办医准入,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精神、儿童、妇产、口腔、传染、老年、康复、护理等专科医疗机构,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在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审、科研课题申报、等级医院评审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对符合条件和标准的专科医院,有序开展转设三级医院工作,提升专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二是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明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功能定位是,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医学人才培养、临床研究、疾病防控、医院管理等方面代表区域顶尖水平。其基本要求是,以一个适宜规模的医院为主体,联合本区域内其他医院(含1家中医医院)共同承担区域中心的功能和任务;主体医院具有一定数量的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覆盖与其职责任务相对应的临床主要专科;满足疑难重症诊疗需要,专业构成、病种分布和患者来源合理,并符合相应中心的设置标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划设置数量少、标准要求高,需要各级政府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加大建设投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我们将依据国家规划和标准,结合我省医疗机构现状,制定相应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争取有更多的医院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对于徐州地区符合条件和标准的医疗机构,我们积极支持申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三是科学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大型医用设备配备数量体现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和医疗服务水平,截止2017年底,徐州市医疗机构配置大型医用设备283台,占全省总数的10.94%,高于同期徐州市人口占全省人口数百分比。下一步仍将围绕区域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服务保障人群和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使用人员资质、安装场所、放射辐射防护设施等情况,合理配置大型设备,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益,避免重复配置和浪费。另外,关于建设重离子中心项目,重离子放射治疗系统资金投入巨大、运行成本高,临床应用实践不多,应用技术和方法仍在探索和改进,使用技术和多学科配合要求高,医疗机构必须具有坚实的肿瘤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放射治疗、医学物理、放射防护和工程维护等专业技术力量和配套设施设备,才能保障使用安全。世界各国均对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系统配置使用持审慎态度,严格配置使用管理。待条件具备时,我们将积极支持徐州市向国家申报配置重离子治疗系统。
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