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钱向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对策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1﹞110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苏政办发﹝2017﹞41号)等文件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工作机制,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积极推动全省新生代农民工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之路。近三年来,全省开展政府补贴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45.86万人,政府补贴新生代农民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6.12万人。
一是突出均等、普惠,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积极推进新生代农民工资职业培训制度改革,全力打造适应产业强省战略需求,基本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城乡一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升支撑服务能力。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纳入“省政府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和“民生十项实事”,逐年制定量化考核指标,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定期开展督查检查,做到系统化设计、制度化安排、规范化实施、长效化推进。完善城乡一体的职业培训政策体系,将符合条件的新生代农民工全部纳入政策扶持范围,先后制定实施了《江苏省就业失业登记办法》《江苏省农村公共就业服务四项制度实施办法》《江苏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政府补贴培训项目涵盖了从专项职业能力、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不同技能等级。按照“条件公开、自愿申请、择优认定、社会公示”,鼓励引导社会各类优质培训资源参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对民办培训机构在师资培养、就业信息服务、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等方面与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同等对待。全省现有承担政府补贴培训任务的就业培训机构1278个,其中人社部门所属机构仅为320个。
二、突出高质、实效,开展就业导向精准职业技能培训。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需求和职业技能标准,大力推行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密切联系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五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完善的职业培训政策信息咨询服务。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主动开展对辖区内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宣传和动员,了解掌握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收集发布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信息。省、市、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普遍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引导新生代农民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职业培训。遵循市场规律和职业培训规律,融通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推动培训项目与市场需求、培训内容与职业标准、培训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紧缺职业工种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方面,面向社会征集筛选针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项目,开发相关职业规范、培训规范、考核规范、师资配备规范和设备设施规范。把握培训重点,创新培训方法,引导职业院校、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
三、突出规范、方便,切实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服务能力。督促指导培训机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高标准选派培训师资,按国家规定选用培训教材,合理安排培训场地和培训时间,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计划实施培训。修改完善《公共就业培训机构服务规范》,明确资质获取、服务流程、服务要求、质量管理等职业培训的标准化要求。抓紧制定政府购买公共培训服务的指导意见,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提升职业培训内生发展动力,变“机构定点、定额补贴”为“竞争准入、市场定价”。制定实施农民工培训专项行动,先后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的通知》《关于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的通知》《关于巾帼家政服务专项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实施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等文件,编制实施了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的专项培训计划,明确目标任务、按月统计通报、强化组织保障,形成“五级”联动、督查考核的培训目标体系,努力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愿培尽培、应补尽补”。
四、突出学历、能力,组织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学历继续教育。组织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全省已建成3个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升级完善“江苏学习在线”远程服务平台,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便捷高效的技术技能培训课程,减缓农民工工学矛盾。目前,该平台已拥有各类视频学习资源3万余个,组建课程1万门。利用“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为农民工提供各类学习成果的存储和学分转换,为其申请相关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毕业证书、资格证书提供依据。组织实施江苏省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重点面向具有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文凭或相当知识水平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专科层次学历继续教育,面向具有专科或以上学历,且有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需求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本科层次的学历继续教育。2年来,全省通过面向“艰苦行业和校企合作”成人高考自主招生、自学考试等方式,有10余万人接受了学历继续教育。
虽然,我省在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规模、质量、水平与实现高质量就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新生代职业培训能力、手段、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关心支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社会氛围还有待进一步形成。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11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10号)文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农民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积极破除制约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的瓶颈和束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力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提升。
一是进一步完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政策体系。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制造强国建设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需要,加快构建惠及全体新生代农民工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基本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普惠性、均等化,瞄准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建立培训资源优化配置、培训载体多元发展、劳动者按需选择、政府加强监管服务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培训质量、培训效益和群众满意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职业资格制度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衔接,完善包括培训合格证书在内的职业培训奖补政策,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就业创业活力。
二是进一步推动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三高一低”(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的特征,深入研究和把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规律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创新职业培训方式,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努力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提升就业能力的差异化需求。加快开发职业培训包,探索研究“互联网+职业培训”,开发选择针对新业态、新技术、新工种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项目,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新业态领域实现稳定就业和素质就业。进一步加大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各项功能,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让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有渠道,就业有门道,致富有希望。
三是进一步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学历能力提升工作。继续依托江苏开放大学,办好“江苏学习在线”,搭建省、市、县(市、区)综合性数字化学习平台,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丰富多样的开放资源和支持服务。一方面,大力开展信息技术、文化艺术、劳动法规、环境保护等知识培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专业技能水平。进一步创新宣传形式和方式,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新生代农民工提升就业能力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社会氛围。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8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