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乡村振兴“试验田”遍地开花唱响田园牧歌
时间:2018-12-27 07:31 来源:新华日报 字体:[ ]

泰州一批试点乡村显现“田园牧歌”新形象。近期,央视、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先后从不同角度报道泰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省委、省政府2017年启动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作为这一重要决策的“首提地”,泰州市委市政府把相关试点建设工作作为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以“打造乡村振兴‘试验田’,探索可复制的‘泰州样本’”为工作目标,精心组织、快速布局、系统推进,实现推进机制、建设数量和建设进度在全省领先。

试点示范,多方探索乡村振兴泰州路径

“没想到咱小杨村会变得这么美。”姜堰区桥头镇小杨村48岁的村民仇国勤说,近一年来,村里修路造林,打造出一条樱花大道。最有特色的是,新建成的“溱湖小杨人家”将破旧的农舍变成了灰墙黛瓦的民宿。“照片发到朋友圈后,不少外地的亲朋好友都说要来体验水乡味。”

小试点带动大示范。在泰州的决策者看来,试点能否迈开步子、蹚出路子,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成效。该市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列入全市“十大重点工程”,选择千年银杏村、最美菜花村等生态田园村,优质、绿色、品牌农业等产业特色村,里下河水乡、传统民居等乡土特色村,灯会、庙会、会船等民俗特色村,历史名人、历史遗存等文化特色村,试点先行、创新引路,探索不同基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村庄全面振兴的泰州路径。

以农为本,泰州市各地因地因村制宜,大力培育有优势、有潜力、能成长、以农业为基础的特色产业。例如,在姜堰区桥头镇小杨村、兴化市陈堡镇唐庄村等地,实行“不种一般的粮、种不一般的粮”,重点发展有机农业、高效农业、特种养殖;在兴化市缸顾乡东罗村、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等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康养、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同时,补齐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全覆盖推进污水治理、户厕改造、垃圾分类等,围绕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此外,还通过大力挖掘保护与利用非遗资源、农耕文化、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等,突出文化传承彰显地方特色。

按照“试点一批、储备一批、带动全面”的思路,该市已成功申报1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5个首批省级试点,4个第二批省级试点,同时启动实施10个市级试点,形“1+5+4+10”梯次推进、联动塑造的高质量建设格局。

资本回流,加快展现乡村振兴的现实模样

在建设特色田园乡村过程中,兴化市的理念颇具代表性:鸟儿回来了,资本回来了,年轻人回来了。只要牢牢抓住“生态”“产业”“人”等乡村振兴的关键,田园牧歌式的家园梦想一定能照进现实。

东罗村文脉悠长,兴化当地独特的垛田农耕文明更是多元农业生产的“土壤”。这些丰厚的本土文化元素眼下正被精心挖掘,以散发传统产业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乡村独特气质。

东罗村环湖而建,依垛而居,沟河交错,垛阁环水。依据这一特质,该村去年提出,有序打造特色民宿、民俗美食、农业观光、互动体验和康养度假等旅游新品,实现“生态+旅游”“生态+农业”融合发展。

看中东罗村的未来发展前景,万科集团牵手兴化共建东罗村。

在东罗村,万科利用既有建筑、景观、空间等进行“针灸式改造”,最大限度保留了村落传统风貌。东罗村400多套老庄台民宅与150套新区建房并存,古村风格与现代农村气息和谐交融。如今,村里一些闲置老旧民宅正抓紧修整和改建,作为文化老街上老行当、传统手工艺的展示空间。建于1953年的东罗大礼堂是当地“文化地标”,大门上方刻着五角星、太阳光芒及三面红旗,仍留存鲜明的历史印记。去年底修旧如旧开展内外整修,现在这里不仅是百姓大舞台,也是村民大讲堂、议事堂和本地农产品展示中心,还可举办乡村婚礼。在今年新建成的“东罗秋实——兴化乡村发展展览馆”里,万科团队四处搜集梳理了一批源自上世纪50年代的老照片、农耕工具、生活工具等展陈,甚至复原了过去的土夯茅草房,期待留住乡愁记忆。

南京万科田园乡村工作负责人坦陈目标:通过激发“造血”功能,扎扎实实地走出一条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之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在吸引资本回流的同时,泰州着力推动高位嫁接。该市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与打响区域农业品牌相融合,把试点村庄的生态文化价值注入农产品创品牌、树名牌过程,借助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做强兴化大米、千垛菜油、溱湖簖蟹、泰兴白果、祁巷小杂粮以及万科“八十八仓”等区域公用品牌,实现“建设品牌,带动产业,叫响试点,富裕农民”。

完善机制,合力推动快出形象快出效益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其落点又在村一级,完善机制、形成强大推进合力格外重要。对此,泰州各层各级均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实行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层层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合力,确保快出雏形、快出形象、快出效益。

为确保建设进度,该市建立“5333”工作机制,层层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其中,“5”,就是严格执行每周例会、现场指挥、部门挂钩、专家指导、督查通报等“五项制度”;第一个“3”,就是制定建设进度奖、建设投入奖、建设成效奖三项考核办法,鼓励试点地区早干早得、多干多得、快干快得、干好再得;第二个“3”,就是建立部门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第三个“3”,就是确保人、钱、现场指挥部“三个到位”。

同时,该市紧扣“首批省级试点2018年上半年出形象,其它试点2018年上半年出雏形、2018年年底出形象”的时间节点要求,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进行系统梳理,形成可操作的项目清单,明确时间表、任务书和责任人。截至今年11月,19个省市两级试点村共排定项目518个,实际启动477个,项目启动率92%,计划总投资9.8亿元,累计完成投入8.3亿元,占比84%。其中,5个首批省级试点已完成90%以上的投入量,生态宜居、富有活力的特色田园乡村格局基本形成,东罗、小杨、祁巷等村庄先后承办农民丰收节、溱湖旅游节、千人钓鱼大赛等重大节庆活动,吸引大批游客。

除了市级层面外,泰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19个成员单位各司其职,深入试点村庄,聚焦问题,开展解剖式调研,全力做好项目上争、政策服务、技术指导等各项工作。例如,该市农委明确10个处室分别挂钩联系省市试点村,直接指导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市民政局着力构建“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推动试点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发展。市旅游局将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纳入全域旅游总布局,重点推介。市住建局集中500万元改善提升奖补资金,作为首批省级试点启动资金。此外,市国土资源局出台政策支持试点村率先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鼓励引导农民利用自有住宅、宅基地等依法从事乡村休闲、旅游、养老、家庭工厂、手工作坊等产业项目,使闲置农房成为创业载体。

据介绍,该市还将组织编制《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地方标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尤其是在村庄环境整治、农村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垃圾分类、乡村治理等方面要探索出具有泰州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