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河八岛”见证扬州“绿色崛起”
时间:2018-11-30 08:30 字体:[ ]

千年古城,水与城相伴,城因水而兴。

扬州市区向东,有一片50多平方公里的平原湿地,名为“七河八岛”,包括大运河在内的7条河流,在这里分割出大大小小8个岛屿。南水北调东线输水通道和淮河入江通道都经由“七河八岛”,使得这里生态敏感性日益突出。这里不仅有江、河、湖相连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是中国古代四个伟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归江十坝”遗址所在地。

2011年底江都撤市设区以后,江广融合地带成为区划调整后“大扬州”的地理中心和生态中心,而“七河八岛”正处于江广融合地带的核心。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区域的发展,将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扬州城市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并在“七河八岛”区域成立生态科技新城。目的就是保护好、呵护好这片“家底子”,在瘦西湖之外,为扬城再造一个永恒的城市经典。

一座新城的规划建设,是在一张空白图纸上添加繁复色彩、稠密建筑,还是为生态“留白”?扬州市委市政府选择了后者——在约51.5平方公里区域中,禁止商业开发的生态保护区占总面积近60%。

理念:“四控一禁”定下“铁规矩”

位于江广融合地带的“七河八岛”区域是扬州市生态自然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湖泊、平原类型湿地景观,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湿地功能强大,区域地位重要、功能特殊。

“未来5年内不得开发建设商品住房”“宁可建设慢一点,也要把区域生态打造得好一点”“要像扬州工精心雕琢和田籽玉一样,把这块风水宝地呵护好、规划好、建设好”……扬州市委主要领导强调,要把“七河八岛”建设成为扬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相关要求的示范区、跨江融合发展的先行区,打造成为扬州城市未来接力发展的“家底子”。

“我们确立了‘先保护、后开发’的‘生态优先’发展理念。”生态科技新城管委会负责人介绍。其自身也树立了“三条考量的底线”:对历史负责,保护好扬州这块“风水宝地”;对城市负责,建设一座真正的生态之城;对后人负责,为子孙后代植绿、留绿、护绿。

“七河八岛”区域规划论证首先定下“铁规矩”:严格控制廊道宽度、建筑高度、开发强度、污染排放,严格禁止违法建设;随之,“四控一禁”被编制成正式规划文本。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七河八岛”空间管制规划》,进一步明确在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的基础上,将区域划分为生态保护区、公园绿地区、农业地区、旅游主题区、城镇地区等五大功能区。其中,对总面积约2920公顷的“生态保护区”明确了保护“硬杠杠”:禁止商业开发,不得出租转让土地资源。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区域内从事挖湖采沙、围湖造田、开荒取土等改变地貌和破坏环境、景观的活动,保护地形地貌特征;禁止擅自填埋、占用水域,禁止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取土等活动,禁止擅自填埋建设各类排污设施;定期对区内植物进行普查,严格保护当地树种和珍贵树种,除部分经济林外,严禁大规模砍伐林木……

将水视作城市发展最可宝贵的资源、最具特色的品牌,做足“水”文章,良好的水环境已经成为扬州一块“金字招牌”。扬州重视水生态的背后,是执政观念和发展理念的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百姓对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既是扬州转型发展的方向,也是城市未来接力发展的目标。

实践:打造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城

“既要慢,又要好,还不让建高楼洋房,一座新城还能建什么?”面对担心、疑问,扬州的回答十分坚定:打造天蓝水清、树绿景美、水岸宜人的滨水空间;把更多的滨水空间留给老百姓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而不是都砌成房子、从事商业经营。说一百遍不如干一件实事,拿出真金白银投入生态中心建设,是“生态优先”最具体的体现。

去年,生态科技新城将万福闸片区的废旧品市场拆掉建成公园绿地,整治提升了20万平方米的生态环境,解决了自在岛万福闸片区遗留40多年的“脏乱差”问题。环境整治告一段落后就是“建”:在自在岛生态片区,目前17万平方米的“生态之窗”景观、体育休闲公园、南边小南圩地区马可·波罗梦幻花海公园,太平闸、万福闸之间的跑鱼河文化主题公园已经建成。沿着廖家沟,正在建设一座城市中央公园。见不到垂直的驳岸,这里的水岸平缓而下,拥有更多的湿地,给予候鸟等足够的生存空间;拥有秀美的草地,设计成花园散发出清香气息;拥有大型的绿地,提供人们放松游憩自由的空间……廖家沟滨水区(中央公园)景观概念性规划中的一幕,如今已从纸面走向地面,部分景观初露芳容。

“调查目前中国众多城市中心的河流,像廖家沟这样水面如此宽、水岸如此生态的,很少见。”有专家表示,“七河八岛”、廖家沟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让扬州拥有在全国都十分少有、可玩可赏可居住的自然环境。

如今的“七河八岛”已是满眼郁郁葱葱、凝霞散景、惹人流连的“生态之窗”。一座自在岛,绿化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一座廖家沟中央公园,水岸面积10.7平方公里……扬州人深深懂得,生态就是资源,而且是无可替代、不可多得的资源。生态投入就是对未来最大的投资。他们相信,一个健康、生机勃勃的“七河八岛”,将是这座城市对未来的最好馈赠。

当地居民、人称“扬州江豚保护第一人”的陈宜林目睹了“七河八岛”近年的可喜变化:“过去河边长期形成的那么多船厂,几年间陆续搬迁了,7条河流的水质有了很大改善。这些年我一直呼吁在此建设江豚迁地保护区,环境一步步改善,我的梦想也就一步步接近!”

发展:挺起扬州绿色发展脊梁

“七河八岛”的绿色崛起仅仅是一个缩影。对于一个水面积占有27%的名城来说,扬州有更为广阔的绿色发展之路。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重要期盼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把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引扬州以高度政治自觉促生态自觉。

2016年,扬州率先提出、率先推进实施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战略工程,将之列为呼应国家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保障南水北调清水北送的头号战略工程,并作为未来5年为之奋斗的10件大事之一。之后,这些内容相继写进了省党代会报告、省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全省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战略重点。

今年3月29日,省委主要领导登上万福大桥桥塔,俯瞰“七河八岛”保护建设情况时指出,扬州在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地位重要,要系统谋划好生态大走廊规划建设,特别是要做好水的大文章、生态的大文章。

扬州治水,虽已水清岸绿,但扬州还怀有一个“一带一轴”大目标:一带,以沿江城市集中发展区为带,合理利用岸线,控制污染,保障沿江城镇防洪安全与供水安全,协调沿江经济发展与水生态保护关系;一轴,以南水北调输水干线为主轴,保护与修复京杭大运河、淮河入江水道沿线生态环境,保障供水水质安全,打造江淮生态廊道。

扬州将占市域面积近三成的1800平方公里区域纳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规划,制定5年行动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重点推进总投资62亿元的27个年度项目。

加快实施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系统推进总投资300亿元的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每年“三退三还”(退耕、退渔、退养,还林、还湖、还湿地)面积3万亩以上等八大工程,全力打好黑臭河道整治、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重点环境敏感企业搬迁等攻坚战,致力打造沟通江淮、纵贯南北的清水大走廊、安全大走廊、绿色大走廊。

“绿色”红利、生态福利加速释放,美丽中国的扬州样板有了新的现实模样。扬州绿色崛起的路径更加清晰,信心愈发坚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