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4000319/2013-01505 分          类: 政府办公室(厅)文件 信息产业(含电信) 通知
发 布 机 构: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 文 日 期: 2013-05-16 00:00:00
标          题: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2013-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主   题   词: 物联网 产业 应用 创新 技术
文          号: 苏政办发〔2013〕67号
内 容 概 述: 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2013-2015年)行动计划
时          效: 根据《省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苏政发[2016]142号),此文件已宣布失效。
  

  苏政办发〔201367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

  三年(2013-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2013-2015年)行动计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4月26日

  

 

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2013-2015年)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批复》(国函〔2012〕96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制定本行动计划(2013-2015年)。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坚持创新驱动与应用牵引、重点突破与协同发展、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试点示范与辐射带动相结合,按照“一核多元”的产业空间布局,综合利用国家和省各方面资源,着力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应用示范推广、公共平台建设、产业体系构建和创新型企业培育,力争在产业规模、技术创新、品牌影响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确保到2015年全面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阶段性目标,带动全省物联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把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无锡示范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一)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具有核心关键技术、产品,以及创新应用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先进企业,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鼓励、推动龙头和骨干企业上市,形成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结构合理的物联网产业体系。2013年年末,物联网及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400亿元,物联网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18家以上、超2000万元的达到250家以上;2014年年末,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物联网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20家以上、超2000万元的达到350家以上;2015年年末,产业规模达到2800亿元,物联网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35家以上、超2000万元的达到500家以上。

  (二)技术创新。

  物联网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攻克感知领域、网络通信领域、信息处理领域的核心技术瓶颈,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核心技术,初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一批物联网发展急需的基础共性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主导推动物联网相关的国家、国际和行业标准制定。国内外物联网创新资源在无锡示范区进一步聚集,初步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发展。2013年年末,新增物联网相关各类研发机构50家,承担省级以上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50项,申请和授权各类专利500项,申报和制定具有重要影响力标准30项;到2014年年末,新增各类研发机构80家,承担省级以上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100项,申请和授权各类专利1000项,申报和制定具有重要影响力标准50项;2015年年末,新增各类研发机构100家,承担省级以上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150项,申请和授权各类专利1500项,申报和制定具有重要影响力标准100项。

  (三)应用推广。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在经济运行、安全保障、民生服务等领域,着力推进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电力、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家居、城市应急救援、智能教育、智能水利和智能旅游等应用示范工程,初步建成技术自主可控的应用支撑平台,争取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推广范围。围绕智慧城市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需求,充分发挥无锡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在省内外的推广应用力度,形成一批新型物联网应用服务优势企业和综合集成解决方案,大力培育和拓展应用市场,不断提升全省物联网规模化应用水平和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将我省建成全国领先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先行区。

  三、重点任务

  按照《规划纲要》明确的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集中各方力量,组织实施重点应用推广、关键技术创新、重要平台支撑、产业体系构建、创新型企业培育和产业园区建设等“六大工程”。

  (一)重点应用推广工程。

  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突破口,以国家物联网综合应用示范工程为重点,加强统筹规划,建立部门、行业、区域、企业之间的协同推进机制,探索“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建设模式,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和应用规模,注重工程建设后的商业模式和推广效能,在各环节加大运营商参与力度,使物联网应用可运营、可管理。以无锡示范区为核心,由点到面,逐步实现物联网在江苏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应用和深度融合。

  1.智能制造。突破新型传感、高精度运动控制、故障智能诊断等关键技术,加快泛在感知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装置的开发,开展智能管理、智能装备、数字化车间的综合集成创新,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纺织、机械、制药、食品加工等领域的综合应用。(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省科技厅、国资委、质监局、通信管理局,无锡市政府)

  2.智能农业。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为切入点,加强物联网技术在设施作物智能管理、养殖场远程监管、农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跟踪等方面的综合应用,提高农产品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推进智能种植和智能养殖。(牵头单位:省农委、商务厅;配合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食品药品监管局、工商局、卫生厅、通信管理局,无锡市政府)

  3.智能电网。以电力设施状态监测、智能巡检、信息采集为切入点,加强物联网技术在输变、配、用电等环节的综合应用,实现电网态势感知,提高电网管理能力。(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电力公司;配合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质监局、通信管理局,无锡市政府)

  4.智能物流。以物流仓储运输、食品信息追溯、特种车辆运输监管为切入点,加强物联网技术在重要物品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搬运以及特种车辆监控等方面的综合应用,提高物流系统运转管理和服务效率。(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工商局、质监局、通信管理局,无锡市政府)

  5.智能交通。以高速公路管理、城市交通管理、道路桥梁监测、公交车辆调度、交通信息服务为切入点,加强物联网技术在信息感知、数据处理、服务推送等方面的综合应用,提高交通畅通、安全和绿色节能管理水平。(牵头单位:省公安厅、交通运输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住房城乡建设厅、通信管理局,江苏交通控股公司,无锡市政府)

  6.智能安防。以社区街道、公共场所、重要单位和地段、危险场所、城市出入口等为重点,加强物联网技术在社区安全一体化建设、电梯运行监控、公共安全管理、要地周界安防系统建设、危险品监控、城市出入口智能监管等方面的综合应用,有效提升城市整体安防水平。(牵头单位:省公安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安监局、民政厅、质监局、监狱管理局、通信管理局,无锡市政府)

  7.智能环保。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多元化、智慧型环保感知网络,建设具有智能感知能力、高性能计算能力、海量数据存储能力、视频分析能力的环保信息感知和管理体系,加强在太湖水质监测监控、污染源排放管理、空气功能区管理、重点区域噪声管理、环境智能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应用,为改善环境、建设生态江苏提供有力支撑。(牵头单位:省环保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水利厅、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通信管理局,无锡市政府)

  8.智能医疗。以社区卫生服务、医院信息化为切入点,加强物联网技术在人群健康管理、常见疾病诊治、紧急救护、医院治疗、药品及医用器械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应用,提高公众就医、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牵头单位:省卫生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民政厅、通信管理局,无锡市政府)

  9.智能家居。以家庭、楼宇、社区为切入点,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家居环境感知与远程控制、建筑节能与智能控制、公共区域管理与社区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应用,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和公众生活信息化水平。(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配合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民政厅、质监局、通信管理局,无锡市政府)

  10.应急救援。以消防、危化品监管、污染治理、重大安全事故防范为切入点,加强物联网技术在自然灾害、火灾、危化品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大安全事件等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方面的综合应用,提升应急指挥和管理水平,降低事故损失。(牵头单位:省政府办公厅,无锡市政府)

  11.智能教育。以开展国家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为契机,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普及物联网基础知识,大力实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教育应用示范项目,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优化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进平安校园、智能校园建设。(牵头单位:省教育厅;配合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公安厅、质监局、通信管理局,无锡市政府)

  12.智能水利。应用物联网技术,加强对堤围、水闸、城市供排水设施等重点水利工程的实时监控,开展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初步实现涉水信息的自动监测及综合管理和水资源的统一调度,逐步提升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及水务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牵头单位:省水利厅;配合单位:省环保厅、经济和信息化委、质监局、通信管理局,无锡市政府)

  13.智能旅游。以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为应用切入点,结合无锡旅游城市发展,将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定位技术等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等领域,进一步提升无锡智能旅游试点城市水平。(牵头单位:省旅游局;配合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质监局、通信管理局,无锡市政府)

  (二)关键技术创新工程。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应用示范为牵引,集聚产业创新资源,攻克物联网发展中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快制定物联网技术标准,为提升物联网发展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1.加强创新资源整合。通过政策引导,创新产学研用合作等方式,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到无锡示范区建立或共建研发机构,推动更多高水平技术、成果和人才向无锡示范区集聚。(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无锡市政府)

  2.加快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基于应用和产业化需求,建成一批国家级物联网技术研发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围绕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智能化感知模块和终端设备、核心系统芯片、无线传感网络协议、异构网络融合、网络系统与设备管理、系统安全、协同信息处理、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实时数据库、智能分析与决策、应用服务中间件等,加快物联网技术与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卫星通信等系统的融合发展,促进应用单位与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与协同攻关,突破一批核心技术,研发一批关键产品,初步形成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物联网关键技术体系,推动物联网应用创新及产业化。(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通信管理局,无锡市政府)

  3.强化标准体系建设。依托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完成一批物联网发展急需的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重点应用标准。加强体系架构、网络协议、标识管理、系统管理、安全隐私、安全评估、接口、中间件、服务注册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推动基础共性标准和应用子集标准体系建设。(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质监局;配合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通信管理局,无锡市政府)

  (三)重要平台支撑工程。

  在充分利用存量资源、整合现有公共平台的同时,采取引进、合作、培育等方式,加快共性技术、产业化、技术标准与检测认证等平台建设,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公共支撑服务体系。2013-2015年,每年新建5个以上重点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

  1.产业化及应用支撑平台。围绕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以及产业化和行业应用需求,建设集仿真、研发、实验、中试、小批量生产等于一体,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物联网产业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测试服务平台、综合信息咨询服务平台。(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各相关行业管理单位,无锡市政府)

  2.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各领域标准化组织、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建设集标准咨询、规划、管理、测试和认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牵头单位:省质监局;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委,无锡市政府)

  3.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物联网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完善关键技术和产品及关键应用领域的专利数据库,形成物联网知识产权数据动态监测与分析的公共服务机制。(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工商局,无锡市政府)

  4.应用推广展示平台。围绕前沿技术、解决方案、科研成果、标准专利、核心产品、应用示范、服务体验等内容,加快感知中国博览园建设,为公众、企业、机构、政府等提供最直观的交互体验和学习交流平台,宣传无锡示范区建设成就,推介无锡示范区物联网企业和成果。(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通信管理局,无锡市政府)

  (四)产业体系构建工程。

  加快物联网产业联盟建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探索和完善多方协作、互利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以形成和完善物联网生态产业链为目标,重点发展信息感知、传输处理、智能控制、系统集成、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核心产业,积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

  1.大力发展核心产业。促进与物联网感知功能、通信功能、处理功能密切相关的产品设计和研发制造产业发展,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推动智能感知终端/网关、RFID、M2M终端、核心系统芯片、模块与敏感元件等核心产品制造向高端化发展。推动嵌入式软件、应用中间件、平台化组件、应用软件等物联网核心软件产品高水平发展。大力发展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物联网服务新业态,推动物联网应用创新和衍生市场快速发展。(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通信管理局,无锡市政府)

  2.支持发展支撑产业。面向物联网业务发展需求,推动电子器件、软件、集成电路、计算机、云计算、网络通信设备、微能源、新材料等支撑产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敏感元件、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通信模块、网关等产品设计制造能力的提升,带动集成电路、微纳器件、微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支持高带宽、大容量、超高速有线/无线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业与物联网应用的融合,促进城市云计算与物联网系统建设和应用服务的融合。(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通信管理局,无锡市政府)

  3.加快推进关联产业。利用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带来的根本变革,重点推进带动效应大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医疗健康、电子消费、交通运输及其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提高生产和运行效率,推进节能减排,保障安全生产,提升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水平。(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省各相关行业管理单位,无锡市政府)

  (五)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

  在敏感元器件、智能感知终端、智能控制设备、核心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信息通信网络、新型运营服务等领域打造一批有市场竞争优势、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物联网创新型企业。

  1.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选择一批优势明显、成长性好的重点企业,以项目承接、服务采购、资本运作、战略合作和品牌塑造等方式,加快培育成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工商局、金融办,无锡市政府)

  2.重点引进创新型优势企业。积极开展重大项目招商,重点引进一批拥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国内外知名物联网创新型企业,通过战略重组、技术转让和协作配套等方式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牵头单位:省商务厅;配合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无锡市政府)

  3.积极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建设和完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以联盟合作、风险投资、业务合作、规划咨询等形式,支持创新型企业孵化,降低中小企业研发和运行成本。推动传统企业与“530”项目和物联网项目的“嫁接”,加快企业创新和产业化进程。(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省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无锡市政府)

  (六)产业园区建设工程。

  根据《规划纲要》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要素在园区内的集聚。同时,按照《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全省物联网发展总体布局,加强无锡示范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配合和区域联动,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示范区的辐射带动效应,促进全省物联网产业发展。

  1.全力打造产业核心区。太湖国际科技园重点建设物联网创新园、产业园、信息服务园、大学科技园和物联网应用展示中心(感知中国博览园)等特色园区。其中,物联网创新园重点集聚物联网各类行业应用研发中心,孵化中小物联网企业,形成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物联网产业园重点承接创新园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物联网信息服务园重点建设各行业传感信息中心和物联网信息服务中心,以及融科技成果展示、产品展示、商务谈判和展示展销等为一体的物联网示范应用推广平台;物联网大学科技园重点集聚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引进学科高端人才,增强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人才培养等功能,创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物联网应用展示中心系统展示物联网领域最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解决方案。无锡(滨湖)国家传感信息中心以应用为导向,大力发展低成本和支持多功能的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重点集聚安保、医疗、家居、交通、环保、电力、制造、农业等物联网应用领域产业与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商,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南长区传感网高新园依托精密机械加工的技术优势、装备基础和工艺积累,重点围绕传感节点高端制造和传感技术创新应用两大基地建设,构建微纳流控芯片、传感器件计测、无线射频识别3个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造智能工业传感应用、环境感知集成、生物速测技术研发、公共管理感知示范、遥感技术成果转化、医疗保健动态监护6个产业集聚中心,形成感知技术研发应用区域特色。(牵头单位:无锡市政府;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等)

  2.加快发展重点产业区。无锡新区、滨湖区、南长区除核心区外的其他区域,重点建设物联网特色产业园区,主要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关键应用技术、软硬件产品和内容服务,大力培育金融、保险、咨询、认证等现代服务体系。其中,新区以软件园、星洲工业园、科技创业园等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系统化、低成本的新型传感器件,突破物联网应用大规模发展在核心部件上的瓶颈;滨湖区以国家工业设计园、山水城科教产业园等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物联网嵌入式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聚集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行业系统集成和应用研发、制造、服务企业;南长区以太湖广场周边、清扬路两侧高品质商务载体为依托,围绕物联网产业整体配套,大力发展物联网相关金融服务、认证检测、商业保险、产权交易、商务和技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吸纳物联网区域性企业总部。(牵头单位:无锡市政府;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等)

  3.全面拓展产业支撑区。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惠山区、崇安区和北塘区,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装备制造、精准农业、现代物流等为重点,推动特色化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逐步融入物联网产业链体系,为无锡示范区提供产业支撑和协作配套。(牵头单位:无锡市政府;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等)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

  省级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无锡示范区建设,研究解决无锡示范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省各有关部门按照《规划纲要》《行动计划》要求和各自职能,加强与国家相应部门的业务和技术对接,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无锡示范区建设的指导和服务。无锡市切实发挥好示范区建设的主体作用,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工作体系,把目标任务具体化、项目化,抓好《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的具体实施。

  (二)强化政策支持。

  省人民政府研究出台支持无锡示范区建设若干政策的意见,加大对无锡示范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主动对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部际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加强与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和落实《规划纲要》在规划实施、项目安排、财税优惠、金融服务、人才建设、政府购买等方面的各项扶持政策和措施,着力打造政策高地。

  (三)加强检查考核。

  按照《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建立完善无锡示范区建设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细化目标任务,落实考核内容,加强督查检查。省各有关部门和无锡市抓紧建立工作责任制,制定实施方案,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工作举措,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四)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政策规划宣传和舆论引导,形成全省和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无锡示范区建设的浓厚氛围。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办好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营造有利于无锡示范区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文件下载:szbf[2013]67(2013-04-26).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新闻发布会
媒体解读
视频解读
相关政策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