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4000319/2007-00211 分          类: 政府办公室(厅)文件 科技 通知
发 布 机 构: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 文 日 期: 2007-12-25 00:00:00
标          题: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关于全省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实施纲要(2008-2010年)的通知 主   题   词: 技术 发展 产业 重点 建设
文          号: 苏政办发〔2007〕151号
内 容 概 述: 关于全省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实施纲要(2008-2010年)的通知
时          效: 根据《省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苏政发[2016]142号),此文件已宣布失效。

  苏政办发〔2007〕151号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关于

  全省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

  实施纲要(2008-2010年)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科技厅制定的《全省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实施纲要(2008-2010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全省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

  计划实施纲要(2008-2010年)

  (省科技厅  2007年12月)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发展战略,在全省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经过几年努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超额完成了第一轮 “双倍增”计划任务。为推动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实施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全省科技创新的工作重点,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推进高技术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和高技术优势产业攀升高端为主要任务,着力增强企业自主研发和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着力吸引重大科技成果和高层次人才,着力建设产业创新设施和创新创业载体,着力攻克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和战略产品,努力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发展目标

  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前提下,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到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30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0%以上。具体目标是:

  1.培育十大高技术新兴产业:软件及创意设计、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新型显示、通信与网络、半导体照明、生物质利用、生物制药、现代物流等产值总计达到10000亿元。新兴产业在苏南地区实现率先发展,约占苏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40%。

  2.做强十大高技术优势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中高档数控机床、新型纺织机械、智能化工程机械、节能与电力设备、新型环保装备、数字化医疗设备、高技术船舶、化学创制新药、新型功能材料等产值总计达到13000亿元以上,优势产业中产品核心部件或关键材料国产化率达80%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高技术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1.软件及创意设计。以实施100项创新软件产品和100家创新软件企业培育计划为主线,推进电力自动化、电信运营支撑、轨道交通管理、现代物流信息等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及产业化,大力扶持国产办公基础软件和面向生产制造的平台工具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加快发展嵌入式软件及其在现代装备和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技术,支持动漫设计、工业设计、软件外包等创意产业的支撑软件及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南京软件名城、各类软件园以及一批软件外包、动漫设计、创意设计基地。

  2.集成电路。以提升芯片设计能力为重点,促进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的联动发展。大力发展面向现代通讯、数字家电、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应用领域专用芯片,大力培育芯片设计企业和一批市场应用面广的芯片。加快基于国产通用芯片的应用产品开发。着力突破芯片制造的专用设备技术,支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开发,积极推进关键配套材料国产化。大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水平,重点建设无锡、苏州、南京等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3.太阳能光伏。以构筑国际光伏产业基地为目标,部署实施光伏产业创新战略。重点支持一批光伏骨干企业进入国际同行前列,力争太阳能电池产量达2000MW以上。着力攻克光伏产业链技术瓶颈,重点推进电池生产设备自主设计制造和多晶硅原材料产业化。大力推动太阳能薄膜电池及其生产设备的自主研发,力争建成批量化生产线。加快太阳能光伏的应用示范,建立一批光伏屋顶示范电站。以国际领先水平为标准,规划建设光伏领域重点研发机构。

  4.风电装备。以风电装备整机与关键部件并重发展为基本思路,在产业链关键节点上重点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研发机构,使我省在大尺寸叶片、增速齿轮箱、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强风电整机自主设计制造,重点培育一批整机制造企业,带动风电整机生产能力的快速提升。积极支持近海风力发电技术及成套装备研究开发。

  5.新型光电显示。以推动自主技术成果转化为重点任务,推进荫罩式等离子显示器、有机发光显示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光电显示技术产业化,实现规模化生产。围绕一批光电显示重大项目的配套需求,加快核心器件和关键配套材料开发,实现驱动电路芯片、稀土荧光粉等产品的产业化。开展新型显示与网络通讯集成技术研究,开发新一代数字化视听产品。积极开展新型光电显示领域的标准研究,构建新型光电显示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6.半导体照明。以攻克上游关键材料、加快市场应用为发展方向,推进砷化镓单晶棒、硅外延片等关键材料产业化,力争外延片技术与产能居国内领先。突破四元系功率型芯片及白光照明技术,形成国内领先的半导体照明专用芯片生产与检测基地。加快半导体照明的应用技术开发,在城市道路照明等方面建立一批应用示范。重点建设扬州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及半导体照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规划发展宁镇扬半导体照明产业集聚区。

  7.现代通信与网络。以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为重点领域,发展超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等重大目标产品。积极开发适用于数字家庭、环境监测、工业控制等领域的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和传感器网络。发展超高速光传输接入交换设备。努力促进沪宁沿线成为国内有影响的现代通信与网络产业的集聚区。

  8.生物质利用。针对我省生物质资源利用的技术需求,以生物质发电为主攻方向,加快生物质燃烧锅炉、秸杆存贮运输等成套技术装备开发,推进农作物秸杆、生活垃圾等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应用示范,支持建设一批生物质发电示范项目。积极开展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等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研发,高水平建设省工业生物技术开发平台。

  9.生物技术制药。以生物制药的新产品开发和基地建设为重点,开发重组蛋白药物、多肽类药物、新型疫苗,培育形成一批市场潜力大的生物制药主导产品。开发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产品专用分离设备。高水平建设南京、苏州等生物制药创业园,加强生物制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将生物制药培育成为泰州医药城的优势产业。

  10.现代物流技术。以提升物流信息化为重点,开发现代物流领域所需的高可信网络平台及大型应用支撑软件,开发电子射频、物流机器人等新一代物流管理技术装备,在开发园区、大型港口、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国际物流信息平台的技术应用示范。重点推进连云港等港口信息化建设示范。

  (二)促进高技术优势产业向高端攀升

  1.轨道交通装备。推进轨道装备产业由关键系统研发制造向工程总承设计和核心部件两端拓展,重点开发地铁车辆自主设计、运营支撑系统内层软件、门控系统直线电机等核心技术。着力增强工程总承设计能力,带动相关系统产品出口。重点建设常州、南京等产业基地。

  2.数控加工设备。以高端机型和核心部件为发展重点,以金属成型、金切加工、线切割等数控加工设备为发展方向,加快实现高附加值的功能部件自主设计制造,攻克数控系统、高速电主轴、刀库机械手等高附加值单元。发展高速精密数控车床、车削中心、五轴联动复合车床、数控金属成型机床等高端整机。重点建设扬州邗江数控金属成型加工机床等产业基地。

  3.新型纺织机械。跟踪织造新工艺,以高速智能化为发展方向,推进喷气织机、梳棉机、络筒机、浆纱机等关键机型设计与制造,加快智能化系统、在线检测、自调匀整等关键技术开发。发展氨纶、芳纶等新型纤维生产的成套设备。重点建设盐城纺织机械等产业基地。

  4、智能化工程机械。以推动工程机械向大型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为目标,重点突破工程机械的大功率发动机、液压传动、综合控制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加强面向高原等特种应用环境的工程机械开发。重点建设徐州重型工程机械等产业基地。

  5.节能与电力设备。重点开发高效清洁燃烧、工业余热利用、高效电机节能等技术及产品。以推动电网节能为目标,开发超高压直流输变电等技术及产品。攻克冶金、水泥、石化、电力等行业的节能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实施节能科技专项,积极推进节能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应用。

  6.新型环保设备。重点开发工业废水处理、烟气控制与处理、固废物资源化等技术工艺装备。针对印染、造纸、化工等行业开发工业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开展清洁生产的共性技术示范推广。实施环保科技专项,加快新型环保技术在重大工程中应用示范。

  7.高技术船舶。以长江沿线为基地,发展高技术船舶及其关键配套装备。着力攻克超大型油轮、液化天然气轮等高技术船舶自主设计与建造技术,实现大功率柴油机、螺旋桨、船用通讯设备等核心配套装备的国产化。大力提升船舶制造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培育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产业链。

  8.新型医疗设备。积极发展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大型诊断设备、新型治疗设备、新型给药系统设备等,实现规模化生产。开发面向中小型医院的低成本数字化医用设备。加快建设徐州、扬州等医疗设备产业基地。

  9.化学创制新药。围绕重大、疑难、高发性疾病防治的需要,积极开展重大疾病发病机制与诊治机理的技术研究,加强创新药物发现、设计、合成等新药筛选研究,发展高效、速效、长效、靶向给药新型药物制剂。加快建设泰州医药城以及南京、连云港等创制新药产业基地。

  10.新型功能材料。以开发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材料为重点,加快推进高性能碳纤维、太阳能多晶硅、大桥缆索原料钢、半导体外延材料等具有战略地位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化。加强材料结构设计技术研究。进一步推进苏南、苏中、苏北分别在光电功能材料、高分子功能材料、无机功能材料等方面形成各自的发展优势。

  (三)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1.集中力量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围绕高技术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着眼于健全产业链和提高附加值,设立若干专项,集成实施国家863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支持手段,瞄准光电信息领域重大装备、新兴产业高端上游材料、重大基础装备自主设计等制约产业发展关键节点,组织实施500项以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2.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把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评价考核的核心指标,提升企业掌握重大知识产权的能力。组织中国(江苏)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南京软件博览会等产学研交流活动,力争培育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产学研活动品牌。着眼于推动骨干企业之间技术协作和产学研合作,建立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纺织机械、数控机床等一批产业技术联盟或协会。加强技术创新引导,到2010年,培育20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10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 

  3.加快建设重点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以部省共建或省市共建为主要模式,以十大高技术新兴产业和十大高技术优势产业为主要领域,依托创新创业载体或骨干企业,建立一批国内一流的重点研发机构,力争到2010年基本完成重点研究机构建设任务。面向广大中小企业,以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为重点,建设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力争到2010年建成200个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4.大力推进高新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二次创业”。着力推进高新园区以自主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二次创业”,把发展高技术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作为新一轮发展的主导方向,建设软件、设计、创意、模具、新光源等一批产业园,促进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各地要把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作为产业技术创新的抓手,进一步彰显产业特色,加快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富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创新体系。加快苏北区域创新体系布局及其创新创业园建设,努力实现苏北高新技术产业提速发展。

  5.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引进力度。把培养人才作为科技计划实施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项目立项、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组织实施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到2010年引进5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带动一批重点产业的创新水平进入国内一流或国际先进行列。加快建设科技创业载体,到2010年全省建有20家左右大学科技园以及100家各类科技创业园,创业场所面积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一倍。

  三、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及科技部门要把组织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研究解决高技术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抓好一批重大项目。各地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本地区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的实施方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在各自优势产业领域实现率先发展。

  2.全面落实扶持政策。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制定的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细化和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列支抵扣、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实施办法,加强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集成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加大统筹组织力度。省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基础设施、科技攻关、创新创业人才等计划与专项资金,在使用安排上进一步体现产业发展导向,提高重大创新项目的组织程度。

  3.进一步做好统计监测工作。在省科技厅会同省统计局开展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监测的基础上,建立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建立产业发展技术动态预测预报体系,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4.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科技部门要积极会同新闻单位,总结推广各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思路和创新模式,广泛宣传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创造的创新文化,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文件下载:苏政办发〔2007〕151号 .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对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207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对接沿海大开发加快推进徐宿连航道建设实现苏北联江通海的建议) 12-06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新闻发布会
媒体解读
视频解读
相关政策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